我非常喜欢读书,经常深入思考,再加上性格内敛、敏感多情,所以内心常常有一些想法。由于找不到交流思想的朋友,也就只能默默地写下来,用文章记录下自己的经历、思想和情感。十几年来,断断续续写了七百多篇。一部分属于历史文化类,尤其关注郓城、巨野的乡土历史文化,偏向学术研究。还有一部分属于纯粹的散文,重在叙述经历、表达情感,留下自己的人生足迹。另外还有几首不伦不类的诗歌,没写过小说,更不会写戏剧。
在2009年,我开通了新浪博客,至今已经十三年了,点击量超过56万。最初我并不知道博客是个什么东西,只是刚刚听说,觉得好玩而已。后来发现我发在博客里的所有文章,都能在“百度”上搜索到,也就是说全国人都能看到,这才明白了博客的意义和价值。我当时很兴奋,连续写了很多东西。由于才情不足,又缺少材料,几年之后也就写不出什么了,所以中间停顿了很长时间。最近几年,我还是会偶尔写点东西,然后发在我的博客上。
现在,我只是把博客当做保存资料的笔记本而已。因为无论多久,里面的资料都不会丢失,十几年前的文章至今还能查得到。我博客中的有些文章点击量超过数千甚至数万次,有些文章还被广泛引用传抄。例如《大野泽小考》一文,竟然被“百度百科”全文抄袭,制作成了词条“大野泽”。并且此文还被主编魏忠友老师刊登在了《郓城文艺》上。
我关注郓城、巨野的历史文化比较早,十多年前,我曾花费半年的业余时间,系统地梳理了郓城、巨野的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并且都把这些资料整理好,发在了博客上。应该说我为郓城、巨野的乡土历史文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网络上普及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明清时期有多种版本的《郓城县志》、《巨野县志》,我基本上搜罗齐备,时常翻阅。
我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丝担忧。有些文章只是我的心得体会,观点不一定正确,更不能当做史论来利用。比如,在一篇文章里我提到,郓城县城建立于金朝大定年间,这一观点就被广泛引用,其实这一观点非常值得商榷,十有八九不正确。受制于自己的学识水平,我不能保证所有的观点都十分正确。如有错误,不但会贻笑大方,还会以讹传讹,贻害他人,一念及此,冷汗不禁岑然而下。作为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网上发文,不可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