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与自己

(2012-09-27 14:36:58)
标签:

自我

心理

自性

杂谈

两孩子一起玩,朋友问,你会打孩子吗?随口答:会。啊!你不是咨询师吗?你还会打孩子!!!我这会才反应过来,我的职业身份在他人的眼里,就是个他人认为的“标准好母亲”。

 

某日在群里见帅哥图片并口水,成员问:咨询师也喜欢帅哥啊!!哦,感情咨询师是个没情欲的人!

 

听说我会通过画画看人的内心世界,同学贴来一个鬼画符,让我猜猜其有没第二春。我说这会没状态,改天再看吧,对方不解,咨询师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

 

还有人问咨询师有情绪或愤怒时怎么办?答:生气、发火、砸东西……对方目瞪口呆,这哪门子咨询师,还治别人呢!

 

不少来访者会好奇咨询师的个人经历,更好奇咨询师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幻化出“不是人”的咨询师。

 

对“神”的需要是种普遍的需要。无论婴儿期的“父母全能”还是恋爱中的“完整自我”,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的完美与圆满的追求,不断幻化出各种神性的代表,而咨询师则是现实中离“神”最近的代表。

 

咨询师的职业所致,最容易真实地看到个体的脆弱和创伤面,对这些的处理及情绪的宣泄,会让个体有暂时的退行状态,这时候陪伴在旁的咨询师就成了依赖的对象。强烈的移情一旦得以工作,其治愈作用和情绪强度成正相关,个体逐渐的恢复和成长,会渐渐脱离非理性的依赖。

 

工作中的理想化投射无处不在,从自己在活动中被成员戏称是“被钉上十字架的咨询师”到有成员从微博看到我对于课程的吐槽而撤退……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个理想的咨询师。潜意识神化作为普通人的咨询师,不能接受咨询师的有血有肉有纠结有痛苦,自我与他人的过度粘连,现实和幻想的模糊边界,这样的需要折射出个体自我状态的脆弱和混乱。

 

再回头省视自己,过度的自省,让自己变得压抑,甚至不知不觉中变成他人想要的样子,那是种讨好,讨好的背后是对于认同的恐惧和需要。工作中不同个案不断变化的需要带来咨访关系的微妙变化,只有高度的觉察才能避免在瓶劲中卡住甚至窒息。

 

不同的咨询师有不同的风格,心理咨询是一个人与人的工作,咨询师的个人特质本身具有疗愈的效应,对于治疗的认同也带来对咨询师个体的认同。不完美的,有冲突的咨询师,才是真实的咨询师。也只有这样的咨询师,才能带着个案走出对外在的神性虚幻追求,到自体统一、组织和秩序的成长。咨询师就像一个降落伞,带着个案从飘摇的空中回归现实的土壤。

 

成长的终极是不再需要神,而是客观现实地对待自己,不虚不妄地相信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医者和自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