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汉格斯特龙是《沃伦巴菲特之道》的作者。从芒格的格栅思维模式和比尔米勒的实用主义的价值投资观开始,作者介绍了和投资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包括物理学的平衡理论,生物学的进化论,社会学的复杂适应系统,心理学的行为金融理论,哲学的实用主义价值观。我觉得还缺少一项,就是常识。这虽然不是什么理论,但是对于投资一点儿也不比一些高深的理论价值低。使用交叉学科知识或者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琢磨”投资,是我一向比较关注的。我认为对于投资来说,尤其是长期投资,研究的广度要比深度有用的多。
经济学的发展借鉴了物理学的平衡理论,这是一大创举,但是也同时让投资学和经济学有些误入歧途。和在经济学里“能够计算的,一定要计算”的过度使用数学一样。由于有了人的参与,经济学或者投资领域的平衡其实和牛顿描述的物理学中平衡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其实这是10年前出版的一本书了!)的是生物学和社会学,也就是生物学中的进化论以及社会学中的复杂适应系统和投资的关系。和物理系统相比,金融生态系统更类似生物生态系统,交易策略就像物种,交易者就像生物个体,资本就像人口数量,物种进化的核心基础是食物。一种投资理论或方法赚钱就会引来大量资本纷纷效仿,并且导致最后边际收益下降最后被抛弃转向新的投资理论或方法,这就是进化。表面上看这种比喻驴唇不对马嘴,但是作者旨在得出一个结论:金融交易是进化的,市场是复杂适应系统。这种生物学或者投资领域的进化和物理学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在于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应,无所谓好坏。后者则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投资市场是复杂适应系统,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强化和突现性质。市场是一个典型的突现(整体大于部分简单叠加之和)。这类系统一旦组织起来,就产生突现行为,非常不稳定,容易达到周期性的自组织临界状态。这进一步解释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周期性和博弈性。自组织临界,也就是蝴蝶效应。有了人的参与的投资和自然界不同在于,前者的系统是非线性的,往往是小变动引起大结果;后者是线性的,小变动引起小结果,大变动引起大结果。这和系统中的重要元素是节点还是连接有关。在投资的非线性系统中,连接的数量和影响都是巨大的。从物理的平衡投资观到生物的进化投资观是一场革命!把投资看成是复杂适应系统而非理性市场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物理的投资观包括量化投资理论、微观经济学和正态分布,生物的投资观包括黑天鹅、行为金融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不过它们谁都离不开会计、数学这些基础工具。
至于投资相关的心理学,其实就是以卡尼曼和特威尔斯基开创的行为金融学为核心。哲学则是以1842年出生的威廉詹姆斯倡导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为主,尤其作者的同事比尔米勒就被称为实用主义的价值投资者。有趣儿的是,作者还专门辟了一章谈如何阅读,很有学习意义,显然比我说的“读很多说不如多一些说很多遍”系统、完整、准确得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