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令人失望的书,尽管我本来就没有什么预期,试图通过经历来分析芒格的思想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没有什么偶像,但是如果一定要让我选一个投资偶像来,我大概会选芒格。芒格的思想和投资方法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其晦涩难懂的演讲和一针见血的比喻。
芒格是律师出身,没有经受过什么正规的投资和自然科学的教育,因此其严谨的逻辑下面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和知识,而不是方差和方程,非常适合业余投资者们的研究和学习。在这一点上,有点儿类似彼得林奇,但是显然又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尤其是在投资哲学方面,林奇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儿演员的性质。芒格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第一次婚姻之后九岁儿子的病逝的沉重打击,而那时的芒格才30岁左右。我一直琢磨芒格对于好企业的观点和思维是怎么形成的,显然这本书和目前我看到所有关于芒格的东西都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当时格雷厄姆的低估式哲学显然主导了芒格左右的主流思维,包括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可能是律师的背景让芒格对于企业道德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可以从芒格和老芒格对于朋友和客户之间关系的对话一窥端倪。“以不贵的价格买好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差公司”,我觉得芒格式的好公司和我们现在常说的成长性投资是不同的,后者是出于发展初期但是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和企业,而包括喜诗、B夫人家族的家具和珠宝等到则不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典型公司。甚至可以说,这是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中间的交叉和混沌地带,具备上述两类企业的特点。打个比方来说,抓住GOOGLE这样的大成长股,和抓住喜诗这样长期稳定回报的股票的思想方法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长期稳定回报、无需资本支出、具备大多数护城河因素”可能就是是其中的部分因素吧。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尤其是早期)主要强调的是低估,价格低于价值,而不是企业潜在的基因式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已经发生的,不是未来可能会产生的价值的折现。而芒格式的价值投资主要强调的是企业品质,这种品质可以支持芒格认可未来价值的折现,但是又非GOOGLE那样的创新性价值。但是如果仅从目前已经形成的价值来说,可能又是高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像成长投资一些。
当然芒格不是完美的,投资哲学甚至性格都如此,至少芒格不怎么在意在这个方面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从性格上来说,芒格这个人的可爱之处其实是他太不可爱了,至少芒格不是一个很好的朋友的选择。芒格有一句自嘲的名言:有一个令人伤心的事实,并不是人人都喜欢我,多有意思的老头儿!芒格的那两只深邃的大眼睛很容易被媒体和煞有介事者借题发挥,但是其实一只是假的,这就是芒格式幽默。很多芒格粉丝们认为芒格一直被委屈地笼罩在巴菲特的光芒之下,其实殊不知如果没有巴菲特其实是不一定会有今天的芒格的,至少这件事儿的概率要远远低于如果没有芒格就不会有今天的巴菲特的概率,芒格不是领袖式人物,类似诸葛亮吧,其实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是被夸大了,而刘备却被低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芒格就像那个鸭子,而巴菲特可能才是那个让鸭子浮起的池塘,当然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我只是想说芒格的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身上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被夸大了,而另外一些金子般的东西则还没有被搞清楚。当然这并不影响投资者对于芒格的喜欢和芒格未来可能的伟大。因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说,不完美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有瑕疵的伟大才可能历久弥坚,穿越时空。
喜欢芒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