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安不再是成长型股票

(2009-12-25 15:37:35)
标签:

股票

    平安最大的成长障碍是规模,4000多亿的市值,无论是在行业内、还是保险行业都已经产生规模的问题。至少希望平安能够如以前那样的速度增长的概率不太大。所以我持有平安的理由已经从一年前的灾难性恢复逐渐转向恢复后期的稳健发展,平安犯错误的概率低多了。但是也同样出离了成长股的队伍,在平安上面已经没有梦想,但是五六十元的价格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来说都还可以,所以还是先拿着吧。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更好,虽然知道不是最好。看李驰的博客,对平安是喜爱有加,不过在我眼里李驰至少是那些闭着眼睛买平安中比较理智的投资者。基于职业风险、资金规模,平安也确实是他的比较好的选择。

    我目标里的成长型股票一定是中等规模的公司,其实伊利也不怎么像了,它们都像是进入不惑之年。

    成长投资法和灾难投资法不同的在于,前者更需要技术,而后者凭借的是心理。

    最近总有朋友问我,明年怎么看,怎么布局,我都是干脆地回答不知道,是真心话。但我知道:3000多点不高也不低,我也知道,我不是必须要知道明年怎么看,明年也不是必须要操作和换股。

    成功有两种,一种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另外一种是等别人犯错误。苏宁就属于后者,努力了那么多年都不管用,还是国美的跌倒成就了苏宁,就这么简单。在进化的领域内,动物的猎食也基本上分这么两种情况。所以在没有发现大机会或者大牛成长股的时候,我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学习,然后耐心地等等市场和股票犯错误。

    因为职业的关系,最近在研究手机,其实和分析企业差不多。以前巴菲特说年报就够了,托互联网的福,有百度和谷歌的日子真好。怪不得李彦宏敢说,几十年之后如果你在百度上找不到的东西,就在哪里也找不到了!书架上攒了几本大部头的教科书了,最近还一直徜徉在曼昆的经济学里,包括习题在内,快结束了。真过瘾!我觉得和学过这门课程差不太多了。

    2010年10月12日:看来我对“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尤其是非理性、不正常的“大”。很多因为大而失败或者灭亡的故事不少,比如恐龙、巨人大厦、911,但是这能成为规律吗?在国内股市投资上,长期来说一切都会好的,除了一点,就是我们是否能够像巴菲特那样幸运得能够伴随美国几十年的内部发展和外部扩张?我觉得目前内需被高估甚至妖魔化了,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完全靠内需而超过其他国家发展速度的。内需是个基础,尤其对十几亿人的中国来说,但是也还得必须有出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