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拓展金融空间的现实把握——黄涛博士为《资产证券化》撰写的书评

(2006-09-01 18:12:00)
标签:

杂谈

 

当我从张明博士手中拿到本书书稿的时候,感到了些许困惑。题目不小,篇幅不大。资产证券化,这个刚登陆中国大陆不久,略显水土不服的金融创新工具,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兴趣。短短几年时间,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图书就不下十数种,或从原理角度,或从政策层面,大多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使得还不为人们所熟悉的资产证券化透出一股玄之又玄的意味。以本书不足10万字的手册形式来诠释资产证券化这个庞然大物,我感到怀疑。

读完本书之后,我却释怀。《资产证券化手册》一书,以深入浅出的说明、图文并茂的讲解、案例导向的分析将资产证券化拉下了神坛。阅读本书,无需深厚的金融知识,不必专业的数理背景,基本上是一部意简言赅、一读就懂的工具书。所谓手册,指的是汇集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参考资料或数据,供随时查阅的便捷性工具书。既然是手册,那就要做到必须是相关行业的人员在进行行为时所需要了解的信息的汇集。它不能纠缠于理论角度的深入探讨,而必须是侧重于操作层面的全面覆盖。因此本书除附录以外,正文共分9章,涵盖了资产证券化实务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论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会计和税务与信息披露问题,资产证券化在具体行业房地产业中的运用,以及资产证券化在日本和中国的基本情况。全书在正文的基础上,以大量案例为参考,列举了许多便于读者理解的图表以及一定量的注释,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笔者认为,该书是金融界人士或与金融有关及对金融感兴趣人士的必读书。

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迅猛发展的进程之中。社会经济生活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金融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教授曾经说过:“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刺激人们去寻求可能有利可图的创新。”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类经济主体都在积极的拓展金融空间,而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融资技巧等方面的创新也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些金融创新当中,资产证券化以其独特的操作方式和功能成为众多金融创新当中的一朵奇葩。

快速增长的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资金饥饿感”。“只要有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就能够实施证券化。”这一流传业界的名言总是使得希望拓展融资空间的人们为之振奋。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金融机构予以重新整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这样便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赋予了证券流动性,从而增加了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和资产周转,同时分散和转移了资产风险。资产证券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微观经济主体金融结构进行变化的一项金融技术。对投资者而言,资产证券化的结果是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新证券种类;对金融机构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产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对金融市场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市场增加了新的交易手段,注入了市场活力。鉴于以上优势,从去年开始,被中国学术界呼吁了多年、被中国金融界盼望了多年的资产证券化终于走向了前台。然而,从国开、建行最早的两单试点来看,市场反应比较冷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性、操作性相对较差,投资人难以把握风险等实务方面的原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古川令治先生与张明博士创作了偏重于实践操作的《资产证券化手册》一书,以飨读者。

虽不是一部纯粹的学术专著,但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仍然透露出了作者的科学哲学思想。笔者与本书作者之一张明博士是至交,知道张博士是一个典型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因此本书的写作也尽力恪守价值中立,使研究留下来的是单纯经验的内容。在经典实用主义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看来,知识是服务于人生的实践目的的,而将知识本身的构成来源、问题看得比生活本身更重要,则是一种典型的本末倒置。因此,以服务于资产证券化实践为目的的本书,虽说少了一些形而上的色彩,但其所承续的实证主义及实用主义的立场还是相当明显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本书,使我们不必经历“操千曲,观千剑”的痛苦过程。书中关于资产证券化操作各方面的数十个案例,大多是日本Asset Managers株式会社直接处理或者合作处理的资产证券化及企业重组案例。这些案例多为本书作者之一,Asset Managers董事长古川令治先生亲自操刀主持的业务。作为日本国内一家新兴的投资银行,Asset Managers的成名业务和主要领域就是资产证券化。截至目前,古川令治先生操作过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将亲身经历系统总结并与读者分享,能够更准确地指出经验教训及个中滋味。这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这是一个崇尚市场的时代,对金钱的追逐已然使金融学成为显学。在我这个对金融学略通皮毛的爱好者都习惯沉湎于各类金融专业术语、并依靠知之甚少的三招两式的金融学原理来分析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的时候,务实的态度显得多么重要。笔者有幸曾与本书第一作者古川令治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这位在日本金融界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中年人,继承了日本业界务实勤奋的一贯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延续到了本书的写作当中。基于这种态度,本书作者用大量亲身操作的案例为素材充实其思想,并在多个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鉴于此,我很高兴向读者,尤其是业界相关人士和爱好者推荐此书。

 

 

 

                                                          黄 涛

                                           200691日于清华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