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结直肠癌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我有个发言,要去参加。欢迎晚宴上,遇见一香港教授ML,让我吃惊不小。他人真的很精神,有活力。但是一开始我是没有认出他来。因为,他穿了牛仔裤,西服,没有领带,满脸没有修饰,面色古铜。说着一口普通话,我很惊讶。他没认出我,确切的说是根本不认识我。我说:“您不记得我了,十八年前我们去香港听您的课。。。”他笑了,说好像是有印象,我知道的,那是客气,他根本就不记得我。
记得十八年前,我们去香港开会,像个小学生。第一次去香港,没有回归,我们到了香港最著名的医院。Michael总是衣冠楚楚,走起路来气宇轩昂,只讲英语,正宗的伦敦音,特流利。开会时总是正襟危坐,我的印象他更多的是和外国人打招呼,什么新加坡的,美国的,英国的....大陆有些医生和他熟悉,也只是谦卑地上前打招呼。那时候的Michael非常高傲,我们基本上没在他的视线中,我们那时候对他只有崇拜!你要是用中文提问,他基本不做回答。那个会上,我们第一次见到英国的Bill
Heald教授(直肠癌治疗方面的知名教授),老人特慈祥,和中国人说话说的总是很慢,我见他挺随和,斗胆和他打了招呼,老人对我很客气,并和我照了像,那个时候,能和Heald
教授一起照相,是不得了的事情哎。但是我始终没有和Michael教授打招呼。因为,他的态度我有点受不了。我知道,即使我打了招呼,他也不会记得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打算记得一个大陆的小医生。
十多年过去了,香港回归了,Michael
年过六旬,离开香港的著名医院,到私人医院。国内的学术活动,很少见到他。这次见到他,感觉已经换了一个人。当年的叱咤风云的绅士,已经完全换了一个人。这次见到他,首先是状态,古铜色的皮肤,矍铄的精神,再就是他的衣着:笔挺的西装被牛仔裤,休闲西装代替没有领带,行走如风,像个赶去长跑的健康老人。就像现在的香港,历史改变了,却又充满活力。
十八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一个殖民统治的香港回归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也被回归了。香港变了,从物质到精神。香港的人变了,从心里到语言。十多年前,香港教授只讲英文,现在,许多教授都用中文做报告。记得去年在香港开会,AJCC的指南在香港召开会议,与会大陆专家用英文报告,香港专家,坚持用中文报告,开场白更有意思,香港教授开场白这样说:“今天很高兴,大多数专家来自中国,只有几个外国人,我的幻灯是英文的,外宾能看懂,我用中文讲!尽管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千不怕,万不怕,就怕香港教授讲普通话’,但是我还是要讲普通话!”大家都非常高兴,几句真诚的道白,说得大陆的专家心理暖暖的.....大家真的觉得是一家人了。
这次见他,人变了许多,他听了我的报告,对我的报告“直肠癌中国治疗现状”,称赞有加。并夸我的英文不错,我当然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没有沾沾自喜。出乎意料的是,晚宴上,当着许多外国专家,Michael和我们三个中国人讲起中文,他讲一口普通话,在我听起来,已经讲得相当不错了!
Michael讲起他儿子在北京,特自豪!当初,Michael的大儿子在英国读书,然后去美国。回到香港后,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现在,他的大儿子在北京发展,七年了,他开始喜欢北京,也不打算离开北京了。Michael
讲到此,眉飞色舞:“我儿子现在说话都带“儿”音了!”Michael的老二在清华学中文,今后也在大陆发展,他说:“我们都是中国人,现在的香港,英文退化了,普通话开始流行了!”
我真想像不出当年倍绅士的香港教授现在能身着牛仔装,拍我肩膀和我们称"兄弟"。世界在变,香港变了,时过境迁,与时俱进,香港已经不是过去的香港,我们和香港更近了,说心里话,我更喜欢今天的Michael,十八年过去了,我们和本已陌生的Michael更近了,是一家人的感觉?我想是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