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百零八篇•中医治疗阳缩症

(2012-04-25 16:45:50)
标签:

健康

转载于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中医男科学》

【病案】

乔某,男,45岁。2010年3月2日初诊。

阴茎、阴囊回缩间歇发作半年余。

半年前,因与邻村人发生口角,郁怒后突然出现阴茎、睾丸回缩,同时,少腹及周身有拘急感,伴有排尿困难,尿不尽感,持续约6小时缓解。此后多次出现阳缩,每次持续2小时左右, 10天前正值大年初六,因过年之琐事与家人吵架,又突然出现阴茎、睾丸回缩,少腹拘急而痛,并出现头晕,2小时缓解。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有力。

【问题】

1.什么是阳缩?

2.本例患者如何辨证?用什么药物及方法治疗?

【概述】

阳缩,古代又称为“阴缩”、“阴中拘挛”,是指以患者自感阴茎内缩,睾丸、阴囊上收,少腹拘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记载阳缩最早的中医文献为《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称之为“囊缩”,《灵枢·经筋》称之为“阴缩”,而《伤寒论》称之为“阴中拘挛”。以后,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然仅为症状描述,泛指阴茎、阴囊缩入。此时尚未将本病与外感热病危重时邪至厥阴出现是危候“舌卷囊缩”加以区别。直至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才加以区分,程氏指出“直中寒证与伤寒传至厥阴而致的舌卷囊缩之证迥然不同”。本病主要责之于肾、肝,寒邪直中厥阴、阳虚复感寒邪、情志耗伤精血为阳缩发病之主要病机。故本病与肝、肾关系密切。治疗当分虚实,虚者补肾填精,实者温经疏肝。

现代医学称“阳缩”为缩阳症、恐缩症,认为本病是一种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综合征,往往集体发病,具有流行趋势,尤其在我国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多发。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海南东方县的《东方修志通讯》记载了本病的流行,1908年Legendre描述了台湾“性器官缩入症”集体发病,并命名为“亚洲精神病”。20世纪40年代以来,海南岛曾先后6次缩阳症大流行,最后一次是1984年。而1984年的流行,波及海南岛及雷州半岛的16个县市,患者人数多达3000人。此病西方也有报道。缩阳症以青少年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者居多,职业多为农民。

【病因病机】

阳缩的病因病机与肝、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病多本虚标实。阳虚精弱、肝虚血少为其本,寒湿外侵、气机逆乱为其标。

1.寒邪直中厥阴  坐卧寒湿之地,寒邪损伤厥阴之脉,寒主收引,筋脉拘挛,阴器内缩。《灵枢·经筋》提出“肝脉,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肝脉受寒可发挛缩、疼痛,《素问·举痛论》中强调“脉寒则蜷缩,蜷缩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所以《灵枢·经筋》提出“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伤于寒则阴缩入”。

2.阳虚复感寒邪  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重病初愈,肾阳虚弱,复感寒邪,命门火衰,阴寒内盛,前阴失于温煦而内缩。《素问·至真要大论》曾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而肾阳受损后更易受寒,《医方一盘珠·阴证》说得更明确,“真阴耗散成阴证,手足厥冷见病根……阴证阴囊忽缩入,回阳急救方最的……此证原来阳气亏,加减理中莫待迟,外用雄鸡生劈背,成热敷脐阳自回。贫人无药取乌豆……管教阴缩即安宁”

3.情志耗伤精血  素有肝血亏虚,每遇大怒,肝气上逆,及伤肝血;早婚纵欲,肾精阴亏,每遇惊恐,恐则气下,伤及肾精。精血亏虚,宗筋失养,而致拘挛。《叶氏医案存真》中说“肝主筋,肾主骨,阴器者,宗筋之所聚,男子天癸未至,强通其精,异时必有难名之病。今患腰酸痛,宗筋短缩……筋肉拘挛,无非肝亏肾损所致”,并提出“治宜滋肾舒肝,便精血渐充,筋骨亦见柔和,但幻症日久,非一朝一夕之功,幸弗期速效”,指出本病乃肝肾亏虚所致,并强调了因精神疾病导致的阳缩,阳缩之症易治,而彻底治愈其精神疾病则疗程较长。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患者自感阴茎、睾丸、阴囊突然内缩,少腹掣痛,肢体拘急,惊魂恐死,惊叫不已,往往以手拽阴,以防内入。

2.发作时查体,阴茎缩短,睾丸上提,阴囊挛缩,但并未真正缩回体内。

3.病情缓解后,患者多有头晕、头痛、神疲、乏力。

4.起病急骤,发作有一定的流行性和群体性,多见于文化封闭、落后地区,有易感人群。

5.儿童患者发病前常有感寒受凉史;成人有精神刺激史,往往有诱发事件。

二、鉴别诊断

1.与阴囊生理性回缩鉴别  遇寒涉冷后,阴囊可出现回缩,而遇热后,阴囊下垂,使睾丸远离身体,其功能是使睾丸处于比体温低约1.5℃的恒温。这种遇冷的生理性回缩与阳缩容易混淆,但其既不突然,又无不适感,也无疼痛,更无恐惧,易于鉴别。

2.与隐睾症鉴别  隐睾症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出生后睾丸未降至阴囊。睾丸可处于不同位置,如睾丸可处于腹内、腹股沟管、阴囊上,也可上下滑行。其滑行者,睾丸可下至阴囊,但又可回缩上去,这与阳缩容易混淆,但隐睾无疼痛及拘挛感,也无恐惧感,易于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分虚实  本证有虚实两端。实证者,多见少腹拘急,疼痛拒按,面色红赤,气粗烦躁,二便不通等;虚证者,可有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面色苍白,小便清长等。

2.明病位  本病与肝肾相关。大怒伤肝,可见气急面红,胸胁胀满,急躁易怒;惊恐伤肾,可见心悸,惊恐不安。

二、治疗原则

阳缩的治疗原则,以温肝散寒、补肾壮阳、安神定志。

三、分证论治

1.寒中厥阴证

证候:起病急骤,阴器内缩,多因暴感寒邪所致。伴少腹拘急冷痛,畏寒肢冷,唇卷舌青,肢体蜷卧,小便清长。舌质淡或暗,脉沉迟或沉紧。

分析:寒邪直入厥阴,肝脉拘挛,故见阴器内缩;寒主收引凝滞,故少腹拘急冷痛,畏寒肢冷,肢体蜷卧;厥阴之脉,环唇内,络舌本,寒邪中于厥阴,故唇卷舌青;寒则津液不化,故小便清长。舌质淡或暗,脉沉迟或沉紧乃中寒之象。

治法:温经散寒,暖肝解痉。

方剂:丁香楝实丸加减。

药物:当归、附子、川楝子、茴香、丁香、木香、全蝎、元胡。

加减:寒重者,加肉桂、吴茱萸;拘急重者,加蜈蚣、白僵蚕、地龙。

2.肾阳亏虚证

证候:阴器拘急缩入,多因体虚受寒所致。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大便稀溏或五更肾泻,阳痿滑精。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寒则收引,故阴器拘急缩入;阳虚不能鼓舞精神,故神疲乏力;肾阳虚衰,失于温煦,故畏寒肢冷;阳虚不能温养筋骨腰膝,故腰膝酸软;肾阳虚弱,固涩无力,故小便频数,滑精;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脾阳易损,故大便稀溏或五更肾泻;肾阳虚弱,宗筋失煦,故阳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肾阳虚之象。

治法:补肾散寒,温阳解痉。

方剂:加减理中汤加味。

药物:制附子、炒白术、干姜、肉桂、茯苓、人参、甘草、炮姜、黑枣、熟地、山茱萸、杜仲。

加减:阳虚重者,加吴茱萸;气虚重者,加黄芪;拘急重者,加全蝎、地龙。

3.肝阳上亢证

证候:阴器缩入,多因郁怒所致。伴少腹拘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分析:恼怒伤肝,肝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肝脉失养,故阴器缩入,少腹拘急;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故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肝木失涵,失其柔顺之性,故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为阳亢及阴亏之象。

治法:镇肝熄风,安神解痉。

方剂:建瓴汤加减。

药物:怀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生杭芍、柏子仁。

加减:头晕重者,可加天麻、钩藤;失眠重者,可加酸枣仁、远志;急躁易怒重者,可加柴胡。

4.惊恐伤肾证

证候:阴器回缩,腰腹拘急,多因惊恐而致。伴有胆怯多疑,精神苦闷,焦虑惶恐惊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动数。

分析:惊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肾气逆乱,肾精愈虚,窍失所养,府失所充,故阴器回缩,腰腹拘急;恐伤肾水,水不含木,胆木失统,决断失司,故胆怯多疑,精神苦闷;肾伤则心失所济,故焦虑惶恐惊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动数乃惊恐、疼痛之象。

治法:宁神补肾,宣志解痉。

方剂:磁石宣志汤加减。

药物:磁石、熟地黄、巴戟天、淫羊藿、人参、远志、龙骨、牡蛎、柴胡、升麻。

加减:拘急重者,加全蝎、蜈蚣、地龙;惊惕重者,加朱砂、琥珀、酸枣仁。

【其他疗法】

一、中药外治

1.《医方一盘珠·阴症》载:“外用雄鸡生劈背,乘热敷脐阳自回,候一炷香久即取下”,即新杀雄鸡,取下背部肌肉后趁热敷于脐部,20分钟。

2.《验方新编·前阴》载:胡椒四十九粒,连须葱头四十九个,共捣成泥,加锅底灰(又名百草霜,取烧草者佳)一撮,再捣匀,分二处,布摊,一贴脐上,一贴龟头,用线捆住,少顷即愈。

二、中药成药

1.附子理中丸  用于寒邪直中所致阳缩。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3次,口服。

2.桂附地黄丸  用于肾阳亏虚所致阳缩。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3.泻青丸  用于肝阳上亢所致阳缩。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4.安神补脑液  用于惊恐所致阳缩。每支10ml,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三、针灸疗法

1.选关元、长强,强刺不留针。

2.选会阴、关元、气海,强刺不留针。

3.选人中、百会、命门、腰阳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强刺不留针。

四、西药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焦虑惊恐发作,治疗目的是减少焦虑,解除惊恐,镇静患者紧张情绪。临床可应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

五、心理治疗

本病是一种焦虑惊恐发作,一切用于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均可以应用。所不同的是,本病是一种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综合征,其发病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造成恐惧的诱发事件以及患者的易感素质。因此,心理治疗要重视不同的文化、信仰。

【预防与调护】

1.破除迷信,普及科学知识。

2.消除紧张情绪,加强锻炼。

3.房事后勿冷浴。

4.避风寒,忌生冷。

【参考文献】

[1]郭应禄,胡礼泉.男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9~850.

[2]徐福松.徐福松实用男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88~589.

[3]王琦.王琦男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29~837.

[4]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66~371.

[5]高继龢.中医男科证治类萃[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7~68.

[6]王明辉,王风雷.中医对缩阳症的认识[J].中医药学刊,2003,21(9):1413~1420.

[7]张振卿.中药内外合用结合心理疏导治疗缩阳症[J].中国性科学,2005,14(7):45~46.

[8]潘忠平.缩阳症治验1则[J].疑难病杂志,2003,2(6):348.

[9]陈仁寿.国家药典成方实用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1,289,128,3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