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十五篇•魏晋玄学与追求享乐

(2009-04-19 21:05:48)
标签:

宗教

魏晋玄学

魏晋风度

分类: 性文化

第三十五篇•魏晋玄学与追求享乐

 

魏晋玄学与追求享乐
    随着东汉王朝的覆灭,两汉经学也逐渐地走向崩溃。当人们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束缚中走出的时候,一种轻松和自由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当然,这同时也会随之出现对社会思想的争论,人们开始研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寻找适合新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于是,玄学就产生了。

玄学大家何晏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为论》),就是说“无”是现实世界万事万物的本源。“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之为事,由无以成”(《道论》)。他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无”产生的,没有“无”就没有一切。王弼也说:“道者,无之称也。……不可为象”(《论语释异》),“天地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老子注·五十章》)。“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老子略例》)。王弼还认为,作为万物的“有”是千变万化(动)的,而其本体的“无”则是绝对不变(静)的。“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卦注),“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率复归于虚静,是物之笃也”(《老子注·十六章》),这种“贵无”派的思想在当时根深蒂固。

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等诸家,重新为人们所重视,这个时期思想领域对自由的追求表现得尤为积极。有自给自足不必求人的庄园经济,有世代沿袭不会变更的政治特权、社会地位,门阀士族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外部的环境转向探求内心,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人们开始怀疑以前的那套伦理道德、神鬼迷信、谶纬宿命、繁锁经术,认为这些并不可信,是虚无的,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概,曹植有“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的伤情,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的无耐等等。“以无为本”,“崇本息末”,“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万物),功虽大焉,必有不济”(《老子注·三八章》),“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老子略例》)。王弼的这段话表明了当时这些士人的生活哲学,认为外在的任何功业都是有限的和能够穷尽的,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根本的,无限的,不可穷尽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他们畏惧早死,追求长生,服石炼丹,豪饮任气,高谈老庄,双修玄礼,既纵情享乐,又满怀哲理,这就构成了潇洒不群,超然自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魏晋风度。而药石、美酒、姿容、山水则成了衬托这种风度的必要内容。

性的追求是魏晋风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们在追求自由,追求自然,追求生活质量的时候,性的追求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性本身是最自然的本能表达,最自由的行为体现,最高级的人生享受。人们对性的态度由黄老的自然造法、孔孟的伦理宽容变成了玄学的享乐体验与追求。在这个时期,性医学的经验更为丰富。当然,由于情感追求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性医学著作中也参杂着夸大和虚妄的内容,如《养性延命录·御女损益篇》中的御女益多,《玉房秘诀》中的“多御童女”的思想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