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4a7e6ad3tx6Brksn98jef&690
出租车开上四环,已经五点半了,星期五的下午五点半,是北京最拥堵的时间。接到张爽打来电话,说你怎么还没来,同学们都到了,晚餐欢迎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告诉张爽,我在东四环。心里一个劲祈祷,不要堵车啊。心诚所致,居然不是太堵。到达鲁院,才六点过一点。进了大厅,顾不得感慨,直接提着行李去了饭厅,晚餐欢迎会已经开始了。
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撞进眼里,一下子有点眩晕,根本看不见。坐下来喘口气,慢慢看见了熟悉的老师们,白院长,成院长、温主任、陈涛老师、王璇老师、孙吉民老师,他们散坐在同学们中间,笑容亲切温暖。我也慢慢看清了远道而来的各位同学,他们是:鱼禾、娜彧、陈鹏、何凯旋、张爽、严英秀、陈旭红、孟学祥、齐帆、张艳荣、秋野、李孟伦、纪洪平、聂元松、小岸、郝炜华、陈春澜、王小云。他们幸福的表情是如此真实。熟悉又稍微有些陌生,鱼禾的布衣蓝裙,齐帆的飘逸长裙与长发,李孟伦一丝不苟的大背头,老孟的笑脸……都是熟悉的。郝炜华廋了,圆脸变了椭圆、娜彧穿了性感的时尚透视装,一贯休闲的严英秀换了比较严肃的职业装……似乎是新变化。
迟到短短的十几分钟,却错过了鱼禾同学的精彩主持,错过了白院长、成院长和陈涛老师的讲话,还错过了何凯旋同学代表男生发表的感言。
后来从同学们的言谈里,知道了我错过的点点滴滴。这样的点滴话语,记录下来,是可以重温的。
白院长说,拿到名单时候,看到名字,发现依旧记得你们每个人的样子……
成院长说,别班的同学也想返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只有你们如期返校了。你们鲁十七是幸运的……
陈涛老师说,你们不是回来看我的,你们是回来重温那段美好时光的……
何凯旋同学说,鲁院的意义,不仅是学校里的四个月,更在毕业后漫长岁月里……
同学们起哄让我代表女生发表感言,我太激动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好在,同学们互相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酒要喝。酒喝起来,同学们的情绪很快就在沸点之上,不需要我的感言了。
晚餐欢迎会八点结束,提着行李来到四楼,出电梯往左,我总是习惯往左走,来到410房间,打开门,空空荡荡的房间,干净整齐,不是我住的时候那么凌乱。这个我住了四个月熟悉了每一个角落的房间,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桌上多了一对小小的音箱,茶几上多了一对漂亮的茶杯,不晓得是后来的哪一个学妹添置的,一个喜欢音乐,热爱喝茶的女子,一定是可爱的。
在房间里静静坐了一会儿,想了想自己在这个房间里渡过的那些日子。自从有了孩子,再没有这么长时间,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一间自己的屋子,一间只用来读书写作和喝茶的屋子,这是鲁院于我的特别意义。小感伤了一下,去娜彧的414房间坐了一会儿,茶室的小说朗诵会八点半开始。
泡了清茶咖啡,围桌而坐,茶香弥漫。王晓云同学客串了小说朗诵会的主持,同学们或者朗诵自己的小说片段,或者朗诵没有来的同学的小说片段,每一个同学朗诵完了,再接受其他同学的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小说,也包括对这个同学的点滴记忆。陈鹏同学满怀激情的说起了自己的文学理想,凯旋同学朗诵了自己写的诗,研究佛学的纪洪平同学背诵了《心经》,英秀唱了歌,英秀的女儿,一个豆蔻年华的美少女,还跳了一曲舞。老孟代表家乡毛南族中学对同学们表达了谢意,老孟回去后,为家乡的中学募集书,同学们积极响应,老孟深受感动。最后,陈涛老师朗诵了曾卓的《有赠》: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我饥渴、劳累、困顿。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你为我开门……
灯光下,同学们的脸很安静。这个文学之夜,我们远离喧嚣,远离尘世,只跟温暖的文字在一起。只跟自己的心在一起。
当这个夏天过去,这次跟鲁院的约会一定会留下来,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抵御喧嚣的某种力量。为了这次跟鲁院的约会,孟学祥同学从遥远的贵州黔南坐了二十九个小时的火车,聂元松同学也从湘西坐了二十五个小时的火车……
朗诵会十一点过才结束,回到房间,换了运动装,跟鱼禾到院子里走路。在自己的房间住一晚,到三苏饭店喝一次酒,在院子里走一次路。这是鱼禾对返校的期待。晚间的天气有了点点凉意,我们慢慢走着,拴马桩墙外对着的烂尾楼不知何时重新施起工来,夜深了,人们依然还在施工……伴随着施工的噪音,我跟鱼禾安静的走路,谈天,记忆在此接上,中间相隔的一年,像剪辑电影素材那样被剪掉了。
失眠。因为舍不得睡着。短暂入睡后醒来,至少有一分钟愣怔,不知道自己睡在哪里。
早上六点半,登上去白洋淀的大巴。同行的有陈涛老师,温华老师,孙吉民老师和新来的张俊平老师。班长蔡楠在任丘高速路口等待。大巴跟着蔡班长的车直接去了白洋淀。下了车,坐船四十分钟到了景区。七月的荷花正是美到极盛的样子,芦苇没有开花,少了几分摇曳。白洋淀早已来过,对景色,没有太多感觉,游人也多。同学们三三两两分散在景色中,不时在某一片荷花边或者芦苇丛相遇。在一条芦苇茂盛的路上,陈鹏同学跟陈春澜同学站在路边,忘乎景色,忘乎来来往往的游人,热火朝天地谈着小说。
游览结束回到酒店,已经下午两点。蔡班长安排我们入住新世纪国际酒店,任丘唯一的四星酒店。蔡班长设丰盛午宴为大家接风。喝酒聊天的同时,纷纷给没来的同学打电话,隔空抒情,情谊融融。
下午,与任丘的同仁座谈。座谈会开得很热烈。同学们谈到白洋淀的美景,谈到白洋淀的作家孙犁,白洋淀诗群跟朦胧诗。白洋淀是一个文脉深广的地方。班长蔡澜生于此地长于此地,是何等有幸。何凯旋同学热情洋溢表达了对任丘的同仁和蔡班长的感谢,他说,蔡班长像白洋淀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深沉的蔡班长激动起来,说,这是他听到的来自同行的最高评价。座谈会开到后面,气氛越发热烈,蔡班长真诚地说,以前在学校,没有发挥出聪明才智为大家服好务,今后一定做得更好。同学们被蔡班长感动,蔡班长也被同学们感动。
晚饭后,蔡班长安排大家去联欢。联欢会是鲁十七的长项。张艳荣同学的脱口秀依然生猛火辣,鱼禾的俄罗斯歌曲、王小云的安康民歌,陈鹏的摇滚、英秀的情歌、李孟伦的港台歌、何凯旋的诗歌朗诵、小岸的山西民歌,班主任陈老师的流行歌……每一个都唱得深情饱满。陈鹏不唱歌的时候,坐在一个角落,跟何凯旋头碰头,继续谈文学。这个镜头太经典了。炜华特意抄写了仓央嘉措的诗歌《见与不见》,委托纪洪平同学朗诵了,送给因故没能前来的同学们。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
没有到场的同学们,吴文君、申赋渔、金铃子、陈蔚文、高春阳、小川、崔美兰、祝洪蕾、刘广雄,海田、朱山坡……原谅我不一一写出你们的名字了,你们听到了吗?
第二天一早,离开任丘回到鲁院,在高春阳同学赠给母校的校训石下合影。高春阳同学本来要来,早早买了机票,却因为晚了五分钟没赶上飞机,错过了这次美好的聚会。
中午在三苏吃了最后一顿午餐。下午,同学们纷纷离校。踏上归途。有了相聚的回忆,想必漫长的归途不会太孤独。
为了这次返校聚会,许多同学默默付出了很多辛劳。再此,说一声,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