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羲之《兰亭集序》教案

(2024-04-15 11:02:45)
标签:

兰亭

分类: 语文教学

导语:

在距今167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农历33日上巳节,在浙江绍兴城外的兰亭,王羲之发起一场闻名古今的聚会——兰亭会。宴会上,众人争相赋诗,王羲之辑录成集,并作序一篇,即为《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其人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体悟生命价值,让生命更其丰盈。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背诵默写。

知人论世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善书法,有“书圣”之称。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王羲之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兰亭集序》既是书法名作,也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写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农历3月初3,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将诗作辑录,并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即为《兰亭集序》。

关于序

序分书序、赠序和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章。根据作者的不同,序又分“自序”和“他序”。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诗前小序一般称为诗序。

赠序,用于赠别,内容多表惜别、祝愿、劝勉、赞美之意。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是将在宴会上的作品收集起来,整编成册后所作的序言,通常与宴会内容有关。

朗读正音: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u,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j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n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n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临文嗟悼ji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n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朗读正音:

gu丑  会稽kuài j  修禊 xì  激湍tun 流觞shng  chng怀  放浪形骸hái 趣(取)q舍 一契qì  嗟悼ji dào  彭殇shng

速览全文,找出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三个字。

信可乐也。(1-2

岂不痛哉!(3

悲夫!(4

感情变化过程:乐——痛——悲

永和九年,岁在癸u,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j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年号干支兼用纪年 2.状语后置:在……聚会,举行修禊活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n,映带左右,引(之)以为流觞shn曲水,(众)列坐(于)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全,都  2. 3.映衬,环绕 4.来作为 5.省略句、状语后置:大家在水边排列就坐 6.借代、定语后置:盛大的音乐 7.喝酒 作诗  8.尽情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这一天 2.和风温暖舒畅 3.定语后置:广大的宇宙/繁多的万物 4.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使目游走、使心驰骋)5.尽情享受 6.视觉听觉 7.实在

阅读段,归纳兰亭集会的“可乐”之处。

1.人贤且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景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3.事雅: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5.天大物丰,赏心悦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1-2)记叙兰亭宴会盛况,表达快乐心情。

以描写为主,写景叙事以抒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情于)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寿命)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阅读思考:第段,情感由乐转痛,“痛”在何处?

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2.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段:转入议论,通过由乐到痛的人生过程,表明“死生亦大”的生死观。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阅读思考:第段发出“悲夫”的感慨,因何而“悲”?

“昔人(对死生)兴感之由”“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生乐死悲。感慨人生短暂,死亡沉寂。

段:继续议论,以昔人与庄子思想对比,表明生乐死悲的生死观。

庄子: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万物一府,死生同状。(不因长寿欢乐,不因短命悲哀;不因通达荣耀,不因穷困羞惭。万物共处宇宙之中,生死没有不同。)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关于生死,王羲之否定了老庄道家的“齐生死,一物我”观点。

文章思路:

一(1-2)记叙兰亭宴会盛况,表达快乐心情。

以描写为主,写景叙事以抒情。

二(3-4)转入议论,阐述生死观:死生亦大;生乐死悲。

文章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前后相承,融为一体。

结合文本思考:作者阐述生死观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观点,教化世人;珍惜当下,积极处世。

文章主旨:

通过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乐生痛死这一人类所共有的感情,彻底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表达了一种积极处事的人生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