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克庄《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赏析、翻译

(2024-03-07 20:09:20)
标签:

刘克庄

分类: 语文教学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

南宋·刘克庄

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

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

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

注:方寺丞寺丞,官署中的佐吏。刘宾客: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字梦得,曾做太子宾客。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曾住溪畔,改名愚溪,这里代指柳宗元。因为柳宗元与韩愈曾发起“古文运动”,倡导师法先秦与汉的文风,所以称“千载愚溪”。历史上柳宗元、刘禹锡并称柳刘”。微之,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刘禹锡柳宗元是好友,与白居易、元稹也是好友。

译文:在瀑山叶落霜寒,你我共读我的本家刘梦得的诗篇坐对刘梦得的诗文忘记了时间,用手遮住残烛害怕被风吹灭。刘梦得诗布局谨严、思路敏锐,读之如看元帅调兵、国手对弈,森严而机锋敏捷。刘梦得与柳宗元旗鼓相当,彼此写诗对阵唱和,实在没有必要去到黄泉与元稹交好。

最后两句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应该是读过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一诗后的议论。

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首二句揭出诗人与刘梦得的交情深厚。白氏《醉吟先生传》:“退居洛下,(与)鼓城刘梦得为诗友。”又《白氏长庆集》有《刘白唱和集解》,当时诗坛,刘、白并称,因此落笔就写“四海声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绸缪”是表现朋友间的情意殷勤,冠以“百年交分”,更显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

接下来的四句叙述二人友情的基础。白刘二人都是有志之士,都曾想改变中唐时期的社会局面,重振盛唐时代的雄风,然而命运多蹇,宦海沉浮多年,不幸均遭贬谪,志向不能实现,生活上也极其困顿不堪。所谓“同贫同病退闲日”。这简短的七个字实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他们何以贫病,何以退闲,都意在言外。相同的遭遇奠定了他们毕生的友情。如今一死一生,死者不能复生,生者亦至耄耋之年,他们的交情也经受了真正的考验。“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别从政治理想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描叙了二人志趣相投的友情。前一句诗人自注说:“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借指刘禹锡。刘、白二人都热衷于政治革新,可谓志同道合,故以英雄相推崇。这是二人为友的政治思想基础。后一句则写禹锡诗婉而多讽,其微言大旨,自己能知之。这是指诗文方面白居易也是刘的知音。据说孔子修完《春秋》,曾慨叹说:“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自注说:“《春秋》之旨微而婉也。”诗的感情深挚,语言又简炼,几乎每句话都表现出一个方面的内容。诗人和刘禹锡遭遇相同,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诗文上的互为知音,两人情深意长。而今刘氏去世,一去不返,的确令人悲痛。

诗的结尾说:“贤豪虽没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悲壮之中饱含着无限的忧伤和怀念。白居易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了同病相怜的老战友。对他和刘禹锡齐名天下,感到无限的自豪和光荣。

人物年龄:刘禹锡(772-842)、柳宗元(773-819)、元稹(779-831)、白居易(772-846

阅读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以瀑山落叶簌簌飘零的景象开篇,营造霜寒夜的读书环境,给人萧瑟之感。

B.与友人展卷共读刘禹锡诗,诗人因为有这样优秀的本家诗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C.刘梦得诗布局谨严、诗思敏锐,读之如看元帅调兵、国手对弈,森严而机锋敏捷。

D.千年以来仍不忘与柳宗元一较高下,“相对垒”表现了刘禹锡诗歌创作的进取态度。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1D

2.第一问:颔联描写了一幅废寝夜读的情景,诗人与方寺丞共同沉醉于刘梦得诗中,忘了时间、手遮残烛、专心致志。第二问:这一联紧扣诗题,直接描摹(再现)夜读情景,有利于突出诗人对刘梦得的喜爱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