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翻译、赏析、阅读
(2023-01-10 16:19:25)
标签:
李煜 |
分类: 语文教学 |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
1、创作背景: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思念之深,常常痛哭。陆永品认为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2、【砌】qì台阶
3、【雁来】古代有雁足传信的故事。【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4、【归梦难成】指弟弟思归却难回。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景色入目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
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路途遥远,弟弟有家难回。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亲人愈行愈远,路边的野草也在不断地生长蔓延。
赏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qì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上阕开篇即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乱”字语意双关。既写落梅之乱,亦写思绪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还来。
三、四句将愁情形象化,于婉曲回环中见情思。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雁来”句把思念具体化,词人由盼望、希望到失望、无奈。
结尾二句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朝向天涯,不断生长蔓延,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则寄寓在这虚实相生艺术境界之中。
问题: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化用了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