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萧相国世家》原文、译文
(2022-11-30 17:21:40)
标签:
萧何 |
分类: 语文教学 |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
(《史记·萧相国世家》)
译文: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时,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称作沛公,萧何作为他的县丞常常督察处理各种事务。沛公到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入宫收取秦朝丞相和御史掌管的律令、图籍,并收藏起来。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在咸阳屠杀焚烧后离去。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人力物力强弱的地方,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图籍。萧何向汉王进言举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征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并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告谕百姓,让百姓供给军队粮食。
汉王二年,汉王与诸侯一起攻打楚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他制定各种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实施。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汉五年,已经除掉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役,攻破城池,夺取土地,战功大小,各有差别。如今萧何不曾有汗马功劳,只是靠着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们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知道打猎吗?”大臣们说:“懂得。”高祖说:“知道猎狗吗?”大臣们说:“知道。”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但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获得走兽罢了,功劳如同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况且诸位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一家多的不过两三人。现在萧何发动宗族几十个人都追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都不敢再说什么。
汉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已经听说淮阴侯被杀,就派遣使者授任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名士兵和一名都尉率领担任相国的护卫。各位大臣都来祝贺,只有召平前来安慰。召平对相国说:“你的祸患从此开始了。希望你推辞封赏不要接受,把自己全部的家财私产拿出来佐助军需,那么皇上就会高兴。”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于是非常高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