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赏析、翻译
(2021-11-07 15:43:22)
标签:
苏轼 |
分类: 语文教学 |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注释】
解题。苏轼因“乌台诗案”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8月18日下狱,12月29日案结,苏轼被贬“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本诗为苏轼“乌台诗案”获释后所写。责授:降级授予官职。
少年鸡:贾昌以善斗鸡而得玄宗之宠。此诗将“阿世取容的宵小”比作“少年鸡”。
彭泽:指陶渊明。
隐几: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维摩:指王维(字摩诘)。
堪笑:可笑。睢阳:宋朝南京应天府所在地,今河南商丘。(宋朝四京:东京开封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从事:属官。睢阳老从事,指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曾任北宋签书南京应天府判官。苏轼曾说:“子由闻予下狱,乞以官爵赎予罪,贬筠州(今江西高安)监酒。”
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借指弃官。
【赏析】
首联:平生文字为累吾,此去声名不厌低。写自己因诗文而受牵累,指“乌台诗案”。其间,苏轼备受打击,险被处以死刑,此时以贬谪黄州案结,也属有幸。说“不厌低”,表现出无奈下的一种豁达。首联借反语写不满。
颔联: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上句运用“塞翁”典故,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前途充满乐观情怀,同时,从文字上也表现出再图将来定当有为之意。“城东不斗少年鸡”不是写惧怕,而是保持节操,以图将来,不屑于与那些小人们缠斗。留得青山在,方可有柴烧。
颈联: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颈联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目前的自己,像当年辞官的陶渊明一样贫寒,贫穷到没有酒喝,如当年隐居的王维一样,妻子有病,生活凄苦;一是表现自己内心的隐居、悟道情怀。
尾联: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苏辙以放弃官爵请赎苏轼罪过,苏轼并不赞同,故言“堪笑”。对弟弟的做法,虽不认同,却也包含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