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云琼:我的父亲是土匠—神奇的土墙建筑故事

(2023-01-03 16:40:39)
标签:

土墙

土墙民居

分类: 政协提案文史资料

简云琼:我的父亲是土匠—神奇的土墙建筑故事


简云琼:我的父亲是土匠—神奇的土墙建筑故事

简云琼:我的父亲是土匠—神奇的土墙建筑故事

简云琼:我的父亲是土匠师傅—土墙民居的传奇故事  


祖辈世居住的土墙房优点多

我们川东人祖祖辈辈住土墙房屋上千年了,因为它的优点很多。其实土墙“土”它有很多现代建筑材料都不具备的优点。最大的特点是造价低环保,且冬暖夏凉原材料不花钱买随手取来,还具有可持续发展,几十百把年后报废了,可还原为泥土那时没有电风扇和空调人们也没感到现在这么热。无缘住过土墙房的年轻人,现在夏天只要乡村旅游一进土墙古民居,立刻感到清凉,冬天感到温暖。

土墙房另一大特点是防火防盗抗震性能强。有“挖墙脚”这个比喻词,可生活中没见过真“挖墙脚”偷东西的笨贼。2008年汶川地震中,住木架房和土墙房的人伤亡率最低。打得好的土墙房子,只要避免风化雨淋,可以住二三百年。如果墙壁上面出现裂缝,哪怕是在墙跟也不用担心垮塌。对实在太大的裂缝,老一辈的人有办法,用石头垫换。具体方法是用石匠手捶錾子,在缝隙处扩大一个空洞,把石头垫进去,用泥巴填上缝隙,这样再住几十年没有问题。我家猪牛圈那壁土墙四十多年了,从上到下好几道口,差点可以钻进一个娃儿,都快分开成两堵墙了,可从没管它,大风大雨也没倒塌。

土墙房子么多优点,住起也舒服。可是上世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突然一阵风赶潮流,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着推到土墙,改建砖房子,以为那是最时髦的“小洋楼”。现在土墙房农村难得一见了,快要成稀罕宝贝了土墙师傅也已失传,我家是祖传土匠,也没得一个人会打墙了

         

   土匠父亲养大五个孩子

我家在邻水县观音镇农村,从小看见到处都是土墙房子。我爷爷、爸爸和几个叔叔都是祖传土匠,就是筑土墙的匠人。七十年代工匠的工钱一天才一块五角钱,能买到好多东西。大米要粮票一角三分八一斤,煤油和食盐一角五分一斤,鸡蛋一两分一个。父亲到了秋冬几乎没有在家就靠这门手艺找点钱,把我们姐弟五个养大成人了。

家里的老土墙房子是外公外婆那一代修的,我家条件好点了,就把老房子拆了重新筑成新房子。又过去四十多年了,现在政府花钱把对着高速路那一面的土墙粉刷一遍,用白色和酱红色画成框架,看起来就像砖木框架结构的新房子了

记得五六岁时一个秋冬的晚上,离我家二十里路外的二叔来到我家,叫爸爸出去打土墙房子。他们把所有的工具都放到一起。我缠到二叔问这问那,问这些工具叫啥子?二叔说一个女孩问那么下细干啥?我搂住二叔撒娇,二叔就告诉我,两块长护板叫墙板,柏木做,最好的是青杠木做的,特别硬,用几辈人不变形。墙板一头叫狮头,用墙卡把它们合起来就是长方形木框,泥巴就装在里面。还有墙铲和现在用来剁豆瓣辣椒酱那个铁刀差不多,用它把泥巴弄细弄平。再就是墙捶用木做的,上面一头圆柱形,下面是扁锥冲头,一上一下把泥巴捶紧夯实。还有个像鞋底子一样的木头叫掌子,等夯实后取掉墙板,就用这个把墙面拍平整,墙面就好看。我父亲是土匠又是木匠,这些工具都是他自己做的。  

土墙师傅四人一个组合,如果一人有事来不了,另外三人也不会停工。我家开始那几年就是爷爷父亲和两个叔叔组合的。后来叔叔相继成家,隔得有点远,他们就另外组成一组,我爸爸和表叔公两个老表一组。    

土墙房屋大小高低样式多

我父亲他们打的土墙房子样式很多,有三间的,叫长三间,还有五间七间的低的就一楼一底,高的有三层楼。有的还要在墙正面一楼的位置加入几根圆木,伸出墙壁外一米多,尺寸像现在的阳台,铺上木板就叫吊楼,又叫挑楼,上面可以晒衣服,看书、看田野风光,好处很多。

我家的墙壁正面做的是穿架构的亭,从墙里伸出来的圆木有八尺长,下面一共三间屋,由几根立柱支撑着,实际上就是一个宽大的屋檐。上面一层堆放农具杂物,下面可以晾晒衣服,收割季节堆晒粮食,下大雨也不会淋雨。来人来客就坐在这大门前摆龙门阵,还可以摆四桌酒席。

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就是谁家修房造屋,队上的邻居和亲朋好友就三三两两来帮忙有的扛锄头,年轻力壮挑着箢篼,年老一点的妇女帮忙做饭,大家都不要一分工钱。若是你说给钱,没有一个会来。现在我家那方还是这样,跟城里不一样,做点啥子都先讲钱。      简云琼:我的父亲是土匠—神奇的土墙建筑故事

作者家猪牛圈土墙开裂但几十年风雨不倒安如山

简云琼:我的父亲是土匠—神奇的土墙建筑故事
打土墙的主要工具墙板至今还搁在我家土墙凉亭上,左上是墙锤

打土墙工序多技术高

土匠墙看起简单,实际上很有技术成分工序多,要二十几人才能完成。第一步是选泥巴,很关键有很多讲究,太硬的土质要不得,做好后容易裂缝带沙的泥巴太多就要加入石灰,保证泥巴的粘合性。泥土要挖得越细越好,细的粘合性更好。还要在泥巴里加墙筋,就是用柴块或竹篾条挽成圈圈,加在泥土里一起筑。还要在墙角加长竹块交叉,增强两面墙体的拉力。

在打土墙之前,要事先请阴阳先生就是懂地理风水的人选好地,主要是选好朝向。再由石匠师傅安好地脚石,择好期后,土墙师傅才来。这时主人递上一盒烟,早已备好香烛钱纸、鞭炮和大红公鸡,还有一个“刀头”,就是一小块正方形猪肉,两小碗酒,供师傅敬鲁班祖师用。听父亲他们说,敬鲁班祖师不只是土匠,七十二行敬的都是鲁班祖师,求平安顺利。

师傅点燃两根蜡烛三炷香作揖,念动咒语“道由心学,心假(借)香传,香热玉炉,心存地前......”然后手提大红公鸡手掐鸡冠血滴在碗中看吉凶。第一滴是看整个工程顺不顺,第二滴看主人家顺不顺,第三滴是看匠人这次顺不顺。鸡血凝固一团是吉兆如果鸡血有散开,则要再请神做解,就是把它破解了。在烧香敬神时,旁边的人都不说话,主人也不问结果怎么样大家心照不宣,自己心里明白就是。仪式完毕后,主人会给师傅喜钱给多给少是有喻意的,四角是四季发财、六角是六六大顺、一块二是月月发财、大吉大利。

在鞭炮香烛钱纸浓烟袅袅之中,几个师傅早已备好墙板,下面用六根木棍橫放在奠基石上。墙板长六尺,高一尺二,厚三寸,在一头的四五寸处有两个正方形口子。中间安一狮头,也是一尺二的正方形板,两边各有七八寸的方木有一小洞穿入墙板,再用木棍插入固定。狮头上还要从吊铜钱线,看墙板平不平,墙板平墙体才直。

一组四个土墙师傅,上面两个管数量一次加入泥巴两寸,用墙铲铲平,再用墙捶一上一下砸,把泥土夯实后,再加泥土夯,一板墙要分六次才能完成。下面两个师傅管质量,看墙壁的一端和另外一端是否是直线,是否垂直还要用“泥掌子”拍墙面,拍得又紧又平。凹凸不平的用刮刀刮掉补上再掌平还要把里外墙棍留下的圆洞用泥巴补上。我父亲他们筑好的墙壁,看起来光洁美观,所以请他们打墙的人家就多

墙壁筑到六七板高“歇脚”停几天工,等它干一点再来,不然继续筑高了会变形或垮塌。墙壁歇脚不怕风吹,只防大雨淋。一板土墙要分六次才能完成,可见墙壁的粘密度很高随着墙壁一层一层高,墙外面四周还要用木头一层一层搭架子。

最后是提房屋尖子,又叫山墙,就是把墙壁做成一个坡度,上面好做屋顶。这时又有一个仪式,师傅上墙壁亲自把关,用锄头把多余的土铲好,师傅就喊“老板,上中粱”,意思就是主人给喜钱。师傅接了红包后,就指挥人在尖子最高处放一根大圆木,叫“中梁”。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中梁。主人这时备好喜钱和鞭炮来接墙板,师傅就要说等吉祥语讨个好兆头:人兴财旺家宅平安、顺顺利利大吉大利、六畜兴旺、膘肥体壮、大发大富。那时候农民把鸡、鸭、鹅、猪、牛、羊看得很金贵,是农村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所以要说六畜兴旺、膘肥体壮。

安好中梁,放下墙板,打土墙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了,上面就可以盖屋顶了。房子完工后主人铺上木板,楼就形成了。

 

          百年土墙碉楼群正在拆毁

 

以前农村只有少数大户人家住穿窦结构木房子,大多数农民祖祖辈辈住的都是土墙房,可以用得上“自古以来”这个词了。甚至有大地主大乡绅也修建土墙房屋来住,主人比较开明,不图虚名不傲架子,只求实用接地气。

2018年6月,我们在邻水县九龙镇作田野调查时,就惊奇地发现一个庞大的百年土墙民居群,竟有几十套之多也就是说,这里是一个聚居着十多户人家的大院落。最令人惊叹的是,其中的标志建筑竟是一栋巍然矗立的三层大碉楼,内外构造都十分精美!这是我们很少见到的大面积土墙古民居群土墙上面很多瞭望孔和枪眼,叫人联想到清末民初战乱和匪乱不断的年代。

奇怪的是整个大宅院空空如也,只有两个留守老人住在大大碉楼旁边小点的土屋里。他们也不晓得这个大碉楼有多少年了,只听老人的老人说很久以前就有了。还说这几年经常有重庆成都北京啥子地方的人,一路一路专门到这里来,有的照相画画,有的说搞调查,一住就是几天,饿了吃干粮,晚上就在这些空屋里头睡。我们对留守老人说,这个百年老房子群现在是非常稀罕的宝贝了,千万不要卖了拆了,一定要保护好!谁知两个老人告诉我们,已经就要拆了,我就是帮主人家在这里到,看好久来拆。原来这里是刚刚规划的开发区,难怪大院旁边就停着几部挖掘机。太可惜了!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土地有的是,为什么规划不可以避开一点,非要拆毁这个古民居呢?它们已历经百年风雨,已躲过几个朝代岁月变换,逃脱了那么多战乱和匪乱,怎么就逃不过今天的拆迁,毁灭在我们这届手里呢?

如此再折腾几十年,传承了几千年的川东土墙民居,还有其它形式的文物古迹,可能荡然无存关于土墙的故事,也许只有在《即将逝去的记忆》里去找了,这也是市政协编印《即将逝去的记忆》系列的意义所在吧

                                                                                       2020年

(作者简云琼,女,邻水县观音镇农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