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仁堂六大二级集团上市猜想

(2012-07-26 00:05:51)
标签:

财经

股票

同仁堂

分类: 公司分析

同仁堂六大二级集团上市猜想

 

北京同仁堂集团重组后的六大二级集团于7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分别为同仁堂股份集团、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同仁堂国药(香港)集团、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和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据报道,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拓宽融资渠道,除已上市集团,其他集团也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但目前尚未有明细的上市时间表。

同仁堂集团拥有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其中现代制药业最具实力,零售药业发展最快,医疗服务为后起之秀。集团产品种类达1476种,总资产超过140亿元、年销售额超160亿元、年实现利润13亿元、年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今年是同仁堂集团走向海外20周年,目前在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8家公司、69家药店,在69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149件。日前集团公司也表示,未来三年将加快海外布局,力争至2015年海外开店达到100家,扩大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

同仁堂已经上市集团为同仁堂股份集团和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它们是同仁堂集团旗下主要的医药工业平台。其中,同仁堂股份控股同仁堂科技,所持股份占同仁堂科技总股本的51.02%。同仁堂股份作为唯一的A股上市平台,拥有产品种类近600个,一线品种有8个销售过亿,包括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国公酒、大活络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感冒清热颗粒以及牛黄解毒片,合计占公司医药工业收入比重的40%左右。近几年除了六味地黄丸进入平台期外,其他7个品种都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二线产品中,3000万元~5000万元的30多个品种,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整体增速高于20%。在香港上市的同仁堂科技拥有品种200多个,以颗粒剂、水蜜丸剂、片剂和软胶囊剂四种剂型为主,主要产品有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和感冒软胶囊等。

同仁堂国药集团的定位是海外业务整合平台,核心业务为研发、制造及销售其自有保健品生产及销售“安宫牛黄丸”。同仁堂国药分别由同仁堂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同仁堂股份持股53.1%及46.9%。同仁堂国药目前正在筹划于香港上市。

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以开发药店为主,经营范围包括批发销售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销售医疗器械等。旗下拥有49家子公司,共计开设同仁堂零售药店265家,遍及全国50余个城市。2011年股份公司通过以旗下23家门店及相关资产对同仁堂商业进行投资,取得了同仁堂商业51.98%的股权,成为同仁堂商业的控股股东。

至此,同仁堂股份集团实际控股了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同仁堂国药(香港)集团和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也就是说,同仁堂集团的六大二级集团中,目前尚有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和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两块资产没有明确着落,其中同仁堂健康药业是集团的优质资产。集团负责人表示,其他集团也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按个人理解,未来公司上市的方式主要有两个途径,即资产注入,实现整体上市或者独立上市,由于科技、国药和商业实际已为股份公司控股,为了使产权明晰,集团应会采取以资产注入的方式上市,有悬念是健康药业和药材参茸投资这两块资产,这个只能从逻辑上进行分析。

其实,同仁堂集团对股份公司的偏爱和倚重是有迹可寻的,一是集团支持股份公司控股国药和商业,后两者都强化了股份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二是集团的人事调动和任免也说明对股份公司的倚重,股份公司的原董事长、集团总经理殷顺海升任集团董事长,原集团总经理梅群升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并担任股份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健康药业和药材参茸公司董事长。三是在投资大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方面,股份公司是以公开发行不超过 12.05 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式,而科技公司则以自有资金或银行借贷或其他形式拨付,意味着股份公司是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对此有人认为股份公司是重融资,摊薄权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集团有做大做强股份公司的意图。四是在新药的研发和投入上也偏向于股份公司,日前投产的新药抗抑郁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产权就归属于股份公司,科技公司则多年没有新药问世。此外调高零售价幅度达到65.71%的安宫牛黄丸利润大头也在股份公司。

综上所述,从逻辑上看,同仁堂集团从提高同仁堂品牌形象和保持资产产权清晰和完整性,今后健康药业和药材公司以资产注入股份公司的形式较为合理,但即使一如所说,为拓宽融资渠道而单独上市,集团所持股份也有望置入股份公司。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仅是个人自以为是的“合理猜想”,实际上缺乏统计数据支持,权当参考及交流之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