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拟突破产能瓶颈 稳固“中华老字号”
(2012-03-10 13:53:30)
标签:
财经股票同仁堂 |
分类: 公司资讯 |
除了拥有中医药的国宝级人才,“细料库”是同仁堂屹立几百年的基石,中药材中许多贵重品种如人参、鹿茸、牛黄、麝香、羚羊角等被称作细料,储存这些细料的细料库是同仁堂的重中之重,同仁堂存货超过20亿元,细料库资产就在存货中。
不去探讨很具体的财务数据,仅就同仁堂地位来看,目前不到200亿的市值显然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中药副作用低的概念深入人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中医的需求显然是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将逐步提升。作为中国的国粹,随着中国民众自信心的提升,对自己的传统东西的信心也将与日剧增。同仁堂以医带药的模式,使同仁堂天然成为中医中药载体和最佳的代言者。
公司现金充裕,近几年财务费用均为负数。只要公司营销能有所改善,同仁堂的腾飞是必然的事情。同仁堂无疑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投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仁堂拟突破产能瓶颈
2012-03-10证券日报
同仁堂历经341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其集团拥有800多个产品品种文号。
然而,截至2012年3月9日,同仁堂总市值约为188.54亿元,总资产约62.62亿元。根据证监会2011年9月30日数据,同仁堂在医药制造业共67家公司中总资产排名第11,低于吉林敖东、桂林三金等医药企业。
有分析人士指出,自2003年以来,由于内部激励机制不到位、营销深耕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公司业绩增长缓慢,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青睐。
然而在整个行业中,另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事实。由于同仁堂生产的大多数药品并非独家生产,而同仁堂的商业策略是坚持顶尖品牌,保持传统的独特经营模式。这种策略虽令其获得了声誉,却也让同仁堂高处不胜寒,无法在价格上与同类产品形成竞争。
但笔者也注意到,近几年,同仁堂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值得投资者关注。
首先,面对销售规模稳定增长而带来的产能瓶颈问题,同仁堂发行了可转债,用于大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11年11月29日,此项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05
据专业人士介绍,大兴项目将使公司主要剂型产品的产能和生产工艺水平及市场销售上升空间得到显著提升。其中,生产营运能力,渠道营销能力,品牌塑造能力都将显著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及执行力会得到实质性改善。
其次,在弥补自己短板的同时,同仁堂也采取了稳固“中华老字号”品牌优势的商业策略。2011年同仁堂展开20年来最大规模自查行动。在“物料商品采购和加盟店专项治理整顿”中,7家加盟店因不符合要求而被摘牌,其余加盟店均变身为同仁堂控股店。
第三,2010年4月23日,北京市政府启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即G20工程。同仁堂集团整体被列入G20工程,并被作为标杆企业。北京市政府将会在税收,资金支持和医院市场的招投标中给予政策倾斜。有341年历史的百年老店的同仁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附加的民族文化象征价值会与之俱增;为保护中华老字号,预计行业性政策倾斜将继续并且力度加大。
目前,同仁堂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2011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名单中,同仁堂品牌价值77亿元。其苦心经营的品牌,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其龙头地位毫无疑问。
阿思达克财经新闻2012-03-20
同仁堂科技<01666.HK>公布2011年度,收入19.36亿人民币(下同),按年上升22.6%。录得纯利增长28.6%至2.55亿元,每股盈利43分。末期息19分。
同仁堂科技<01666.HK>宣布,计划分别在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及安徽省毫州建造大兴生产基地及毫州中药材前处理及物流基地,已购置土地面积分别约10.87万及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73亿人民币,将以自有资金或银行借贷或其他形式拨付。
在A股上市的同仁堂股份为同仁堂科技的控股公司,两公司报表会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