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道德经》41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作为千古流传的不朽名句,你望文生义了吗?
它对我们的事业、家庭、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第四十一章 道隐无名 。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上士闻道,
(上乘智慧的人闻听了道,)
勤而行之;
(勤奋地遵道而行;)
中士闻道,
(中乘智慧的人闻听了道,)
若存若亡;
(沉吟着半信半疑;)
下士闻道,
(下乘智慧的人闻听了道,)
大笑之,
(嘲讽地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其实,道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了。)
故建言有之:
(圣贤的以下言论能说明上述情形产生的原因:)
明道若昧;
(内心明白的有道之人有时看似愚钝糊里糊涂;)
进道若退;
(不断精进的有道之人有时看似退避退后退隐;)
夷道若颣(lei类);(坦荡平顺的有道之人好像行进在崎岖山路;)
上德若谷;
(崇高的德行总是择谦卑自处,像人迹罕至的虚空川谷;)
大白若辱;
(真正的坦诚总是不遮掩粉饰,看起来好像有缺陷污渍;)
广德若不足;(广大深厚的德总是普润天下,自己怎么努力都不满足;)
建德若偷;
(刚健纯正的德总是谨慎稳健,看起来很小心懦弱;)
质真若渝;
(质朴纯真的道总是随物变化,好像缺乏果断坚定;)
大方无隅;
(有德之人的大德行不讲边界,难分清成绩属于他;)
大器晚成;
(有德之人的大制作需大付出,在历练中最后完成;)
大音希声;
(有德之人的声音很稀疏少闻,总是难让众人听到;)
大象无形;
(有德之人的形象很素朴平凡,总是难让众人看到;)
道隐无名。
(道深藏于万事万物中而且无名可显。)
夫唯道,
(然而只有道,)
善贷且成。
(才善于给予且成就万事万物。)
【阅读提示】
首先说明三种典型的闻道修道态度,接着引用十三句古语格言来说明不同态度产生的原因:道隐蔽难见,它呈现出来的表象与本质反差很大,大多数人不易理解。本章也可以说是从另一角度,指明有道之人仿效大道,应该具备的高尚品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作为千古流传的不朽名句,语译中做了更慎密的大胆思考,多加了一些文字便于准确理解老子的本意。
【学习老子的智慧】
本章看似论道,其实句句都可以用作我们为人处世的格言,更可以作为我们追求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美满的方法与艺术。比如我们很熟知的“大器晚成”这句格言,不是指年迈了还有大成功,而是说那些重要的、大投入的、大制作的事情,需要精益求精,需要磨练历练,需要经验积累,需要时间检验等等,因此,不必图虚华急于求成,不必浮躁抢占第一,而是安静沉稳顺势而为,实现圆满的“晚成”。这样的晚成其实就是早成。真正的人生大成功,不必因晚成而遗憾。人生的有些事情需要争朝夕,但也还有更多更大的事情(请想想是哪些)根本不必去争朝夕。在通往成功人生的路上,从容而优雅地欣赏沿途风景,这本身就是成功,更是让人心驰神往。让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感悟本章的每一句话,该会获得多少人生大智慧啊!
【注释】
·上士:上等的士人,此处指心灵纯洁、品德高尚的人。
·若存若亡:亡,通忘。
·闻道:包含了对道听到、看到、嗅到、感觉到、体会到……的多种意思。
·明道若昧:味,昏暗,此处指糊里糊涂的样子。
·建德若偷:建,通健;刚健。偷,同嬬(XU),弱。
·质真若渝:渝,改变、变节,引申为不坚定 。
·贷:施与。
【语译与编排:海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