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道德经》39章
也许你会挣钱,由穷人变成了富翁;
也许你善演艺,由凡人变成了名星;
也许你苦读书,由乡儿变成了博士;
也许你多机会,由百姓变成了长官,
可是,你活得崇高而尊贵吗?
你能凭此长保今日的光耀吗?
千千万万的我们,
包括光耀的你之至亲、乡邻,
都如此平凡、低微、甚至贫穷……
能变得崇高而尊贵吗?
能凭此获得比你长久的光耀吗?
崇高而尊贵,从来不嫌贫爱富,
也不分地位高低、权力大小、文化多少……
崇高而尊贵,只远离不喜欢它的任何人,
因为,它本来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
多少年来人们向着远方要求别人赐予公平,
多少年来人们向着外界寻求自由满足欲望,
却渐渐不知自己应当修炼内在的高贵本性。
既然老子早已为我们揭示出修炼高贵之道,
我们都遵道而行才有真正的公平正义自由。
追求高贵是天下每个人的责任!
实现高贵是天下每个人的权力!
拥有高贵是天下每个人的幸福!
第三十九章 天得一以清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
昔之得一者: (从来凡是获得道的就获得一切:)
天得一以清; (苍天获得道就会清晰明亮;)
地得一以宁; (大地获得道就会平安稳定;)
神得一以灵; (众神获得道就会显得灵验;)
谷得一以盈; (川谷获得道就会充盈丰满;)
万物得一以生; (万物获得道就会生生不息;)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侯王获得道就会天下安宁。)
其致之也, (由此推而言之,如果离失了道,)
谓天无以清, (苍天就不能保持清明,)
将恐裂;
(恐怕要破裂;)
地无以宁, (大地就不能保持安稳,)
将恐废;
(恐怕要毁坏;)
神无以灵, (众神就不能保持灵验,)
将恐歇;
(恐怕要消失;)
谷无以盈, (川谷就不能充盈饱满,)
将恐竭;
(恐怕要枯竭;)
万物无以生, (万物就不能生机勃勃,)
将恐灭;
(恐怕要灭绝;)
侯王无以正, (侯王就不能安定天下,)
将恐蹶(jué决)。(恐怕要垮台。)
故贵以贱为本,
(因此,尊贵要以卑贱作为根本,)
高以下为基。
(崇高要以低下作为基础。)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糓(gu)。(所以高贵的侯王总是谦称自己为孤、寡、不縠,)
此非以贱为本邪? (这难道不是把卑贱作为根本吗?)
非乎?
(岂有不是的吗?)
故至誉无誉。
(所以真正的美誉是无须夸耀的。)
是故不欲琭琭(lu)如玉, (因此不必想做高贵华丽的美玉,)
珞珞(luo洛)如石。
(而宁愿当一块质朴实在的石头。)
【阅读提示】
本章描述道的作用,说明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总根源。得道,就会得到一切;失道,就会失去一切。老子进一步把这个道理落实到治国和为人上,就是要像道一样处下、处实、居后、谦卑,不追名图利,最终获得尊贵、崇高、美誉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学习老子的智慧】
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高贵的人?老子告诉我们的方法就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贱为根本,吃得苦中苦,甘为人下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就逐渐高贵了吗?以“下”为基础,处处谦下、柔韌、不争,遵道而行,日积月累,不就逐渐高大了吗?说到底一句话:不欲琭琭(lu)如玉,珞珞(luo洛)如石,就是不要老是去想我要像美玉那样高贵华美,而是心甘情愿做一颗平平凡凡的铺路石。更简单的表述就是:不为高贵故能成高贵。这就是老子的智慧!
【注释】
得一:即得道 。一,道的别名,道具有唯一性、统一性、完整性,所以道即一。
以:而,于是。
致:推论,推而言之。
蹶:跌倒,遭受失败。
孤、寡、不糓:均为古代君王自谦称呼。孤,孤德;寡,寡德;不糓,不善。
琭琭:形容玉的华丽。
珞珞:形容石头的粗硬。
【语译与编排:海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