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道德经》(第2章)
(2015-05-08 21:07:46)
标签:
道德经老子天地不仁多言数穷天长地久 |
分类: 道学 |
第二章
【先读读现代语译】
普天下的人都有了什么是美的观念,
这意味着也就有了丒的观念;
普天下的人都有了什么是善的观念,
这意味着也就有了恶的观念。
这种相反相成的现象随处可见,如:
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
难和易互相对照而形成,
长和短互相比较而显示,
高和下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和声互相应和而和谐,
前和后互相跟随而出现,
诸如这些相反相成的现象都是永恒的。
因此有道之人用“无为”的态度处事,
用“不言”的方式进行教育;
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强作倡导,
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
事业成功了而不居功自傲。
正因为不居功自傲,
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
【诵读原文】
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原文与语译对照阅读理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è)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he贺),
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为弗居,
是以不去。
【阅读提示】
【学习老子的智慧】
·圣人:指认识并遵循道的人。
·音:不同声的组合。
·声:单个声音。
·作:兴起。
·弗始:不去倡导。
·恃:依靠、依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