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医基础--八纲八法细推详

(2014-06-22 18:19:09)
标签:

转载

    中医和西医有几点明显的不同,诊断上西医是通过仪器把病变具体到很小的范围,分科越来越细.中医则是靠着经验,通过"望闻问切"来推理,从宏观上调整.治疗上西医有某药针对某病的常规治法.比如肺结核,利福平450毫克,链梅素0.75g全世界都是一个规矩.中医就不同,同样的哮喘,就有好几种治法.就是一样的处方,还要根据体质,季节,地区做调整.比如风寒外感,在东北桂枝可以用到15克,而在南方用5克就会口唇溃破.中医教材试图也把治疗变成协定处方,认为那才是中医的现代化!其实中医的推理也是宝贵的经验.要以中医的思维方式研究中医,发展中医.不应该也不能够搞一刀切.
    话说中医的诊断方法是"四诊八纲".四诊是"望闻问切",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里重要的还是阴阳,按说八纲不难辨别,但是有的时候也容易忙中出错.比如外感是表证,但是发热高了,就想用清热药.也有些西医朋友点消炎药也加几支清开灵,咽痛给牛黄解毒片.这就犯了引邪入里的错误.还有的朋友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但是往往局限了自己的思路,满足于哪些药降血脂,降血糖.哪个方治肾炎,治肝炎.就是在中医杂志发表文章,标题也是"某某方治疗某某炎某某例".把中医引上了废医存药的歧路.
    中医的治疗是"七方八法十剂"七方是"大小缓急奇偶复",十剂是"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里主要谈一谈八法,汗吐下是驱泄的主要方法,不能闭门杀贼,外感初起,水肿在上者都可以考虑汗法,积滞内停可以用吐下,不过现在吐法很少用了.这里应该说的是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措施.所以吐不可以急止.痢疾也有导滞的治法,水泻也可以有利尿的措施.这就叫"通因通用".还应该注意的就是八法不是孤立的,可以互相联系.比如痈肿初起,清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适当应用宣散的药可以提高疗效.寒积在下的同时还要注意温.用和法也应该兼顾其他.只要立法不错,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肯定会有疗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