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仙佛合宗语录

(2010-05-18 15:59:35)
标签:

杂谈

《仙佛合宗语录.伍真人丹道九篇.水源清浊真丹幻丹第三》 

问曰:《直论》中有不知先后清浊之辨,不可以采取真炁。何谓也?

答曰:先后清浊,即水源之辨。真丹、幻丹之所由别也!

问曰:既云丹均是阳精所成,何有真幻之别也?

答曰:水源既有清浊之殊,则成丹不无真幻之别。若筑基昧此,则违真从幻,往往有之矣。今为尔详辨之,凡有念虑存想,知见睹闻,皆属后天,所谓浊源也。阳精从此浊源中生,因而采封炼止,纵合玄妙天机,终成幻丹,以其水源不清也!若夫无念无虑,不识不知,虚极静笃时,即属先天,所谓清源也。阳精从此清源中生,于焉采封炼止,兼合玄妙天机,遂成真丹,以其水源不浊也!凡阳精从清源中生,即须采而炼之;倘阳精从浊源中生,弃之不可采也。诚能最初还虚,则采炼阳精,悉就真丹,自无幻丹之谬矣!古云“炼药先须学炼心”,诚有鉴于水源之宜清也。佛宗云:“心浊不清,障菩提种。”合此宗也。

 

《仙佛合宗语录.门人问答》吉王朱太和十问之

一问曰:蒙指我以真药物,犹未明辨所以为药物之真?尝闻上古圣真及师仙所言,只是口说真药物,犹不知自身中辨何为真?何为不真?故不免疑而再问之。

伍冲虚答曰:真药物,即真精也。精何故言真?以修仙道可用者,名曰真。不可用者,不名真。彼后天交媾之精,即不真。交媾淫精,已有重浊形质,不能变化复返为无形质之元炁而化神。既不能化炁化神,便是不可用者,故不真。庄子《南华经》云:“既已为物矣,欲复归其根,不亦难乎?”陈真人云:“贪嗔爱欲不能离,安得此身延寿考?”抱朴子云:“有一等专守交媾之术,以规神仙,而不作金丹大药,亦愚之甚也!”先天元精乃谓之真精。未有天形之先,只是元炁。如未有人形之先,亦是此元炁。然生天、生人、生仙、生佛,皆是此炁。故云:至静未动曰元炁,静而时动曰元精。元精实即元炁,非二也,而强名为精,乃修仙成道之根基,始是修仙可用之真精。第世人,人人能说真精,世人见仙只言真精,遂亦借口乱说知真精以诳人。况彼不遇真仙亲传,何由知得精之真者?不过执后天交媾之精,冒认指为真精者也。凡斥称世人,以其迷恋世法之人,非真苦修志学者。仙何肯传大道?假令闻道,亦无用处。及至诳人,皆指媾精为真精也。……彼人有从有念而为精者,即交媾精之类也;与弢问:此有念?答曰:有念者,有淫媾之妄念也。因淫念而生之精,即同交媾精。因淫事而生之精,亦即交媾之败精。精已败者,炁已耗矣。更何以得长生?故《华严经》中,佛言:初禅念住。《楞严经》中,佛言:汝以淫身求佛妙果,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陈虚白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是仙佛皆同除此一念也!有从无念而为精者,即先天元精也。与弢问:无念?答曰:无念者,无淫媾之妄念。虚极静笃,乃未有天之先,未有念之先,在杳冥中之精,为先天元精。世人每有无念而遇,未得师度仙机,竟弃而不用。或知元精之虚名,而不知当用之真时实用,故不免当面错过。………不过只是遇得世间凡夫,传得世间凡夫法耳!凡夫法皆是邪淫事。或有被人讥贬耻笑,不敢说邪,转为口说清净,而身心所行,实不清净。口说真精,竟是杜撰,空亡幻说,皆为欺人之谋,诡取衣食。学者遂执而信行,希望成仙,亦大误矣!………子已从凡夫学炼药矣,按其不成,便见其药之犹不真也。当知有异于彼,而为真药者在也。子者,对吉王殿下言也。不成者,是由不知药生之真时,不知采药之真时,故不得真药,不能补足身中未发动之元炁。炁补足,即是丹成。炁补之不能足,则是丹不成、仙不成。只是凡夫之妄为,非仙传之真药也。既见不成,怎不求真传,寻真药之妙理、妙用者乎?夫无念而得,为真精者固是矣。人而无念,则心真虚静矣。至于静笃鸿蒙时,似有动而忽有动机,正是真元精之先天也。此人人之本有,可遇而可得者。

 

二问曰:古云“水源清浊要分别”,敢求指示如何分别?

答曰:水喻真精,清即先天,浊属后天。源者,精炁之所由以生者也。此仙圣示人,分别至切要之语,奈何世人妄解圣言、罔诬后学?仙圣之言垂世,必世人得受仙度者,而后悟解始真。若凡夫,但闻凡夫之教。甚至不受凡教,而徒然看妄人之妄注,而亦为妄猜妄解圣言,自称能悟得悟,不顾欺诳害人,而以迷指迷,遍古今也。若不向源字上用辨,只于清浊字劳心,谓后天中以无形之精为清,以有形之精为浊,元精,只是无形元炁,不可以形辨。可形辨者,后天。既为后天,又为后天之神所宰,虽未见形,亦已耗散,不得复元。若精不合淫念淫事,必不至于有形。及至有形,则中之真炁,已为淫事耗尽矣。以形辨是邪门外道所言,而仙道必不以如此为辨。呜呼!此地狱中种子之说也。凡言有形无形者,必是以淫媾为辨,淫败炁耗。古圣言炁尽则死,故为地狱中种子也。仙圣因元炁之生人,故教人炼住元炁,令人长生不死。殊不知先天元精,由静极而自动,炁至足而源至清,即谓真药物矣。静而动是天地循环自然之机,仙道亦如之;不是人心念妄所动者,故曰自动。《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云:不识动静真机,不达真常全真妙理,如何得道成真?此问水源清浊辨法,与上章问中事同、理同、而问异,故两答之,各有详略,亦互为发明。……若念想尘缘,拟议习染,而后精因之以生,则纯是后天思虑之神所致。此源浊者之不可用,以其真炁不足,不产黄芽,而有生必有死之决然者也!世人口称学道,而妄想凡情爱欲者多矣。情欲有动,则精必生。此精之生,不以静而内生,唯于身外偶生,故静笃之真炁不足而源浊,不可用以内修者。故广成子云:“毋摇汝精。”精摇则少而渐竭,无以还丹。故陈真人云“精少则还丹不成”是也。若此者,皆因尘缘习染,淫欲未断,皆凡夫事。犹在欲界最下处,与有生死凡夫同类,故与凡夫同必死者。

又问:水之清浊,何关神之清浊?

答曰:静定之中,神炁如一,皆静也。如是,静亦神炁一,动亦神炁一。古云“时至神知”,即神炁同动是也。学者不知:神清是不着妄念,随水源皆清,是圣种;神浊,是水源着妄而浊,即皆浊,是凡夫轮回种;故仙圣教人辨此为至急。

 

《仙佛合宗语录.门人问答》伍太初六问之 第六问

又问:何为药生之时用调?何为药生之形质?

答曰:辨时候者,辨之合于清真先之先天。辨形质者,辨于重浊后之后天。

又问:何为清真先,重浊后?

答曰:觉觉,是真觉。调之皆得真觉,全无妄觉,即是清真之先。若以妄念贪淫事,而求至于浊质微露,即是重浊之后。信奉如是辨者,未有不得真精为用者也。按佛与祖言淫事,即尘境魔境,淫念即妄识。觉而依尘则入魔,而为六道种。觉不依尘,背尘合觉。此六门先入一妙,亦佛法初机时,同于仙道初机者。
现今气功师、丹师每每标榜自己所传的法是正、是真、是高。十余年来目睹一些高、真气功师、丹师因病逝世或行为背道。古代、近代也有不少著作丹书传世的名师(道藏里多的是),其书写的是长生不死之道,而自己却连小药都得不到(能得到就能不死),使余对仙佛之道甚感疑惑,曾萌生退转之心。

 

    如果我们勉强作这样的比喻:将炼精化炁各阶段,如孕药比喻为小学,调药比喻为初中,小周天采药成就人仙果位为高中,服食大药大周天成就地仙(阿罗汉)果位、筑成胎神之基是大学毕业;炼炁化神成就神仙(菩萨)果位是硕士,炼神还虚成就天仙(佛)果位是博士,炼虚合道是博士后。(这是为便于说明的权宜比喻,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本不能等同看待。)

 

    用上述比喻来看过去和现在的佛、道「名」师,就知大多数连小学、或初中、高中功课都未完成,甚至不知孕药、调药这一必修课程。但这些名师却大谈成仙成佛之道、长生不死之道。而讲者本人、或听众从未意识到自己、或指导自己的人,是修到什么程度,或是否得到正法真诀。

 

    更奇怪的是,现在不论佛、道,越敢讲、讲的越高乘、越玄虚,高到、玄到讲的人、听的人都不懂,或以仙佛代理人自居、可决定你修成与否,才更有吸引力。长期受到这样的误导,使多数人不知修炼和宗教信仰是二回事,修炼只能靠自己真修实炼,而真功夫是教外别传,正道只有三成有序全法。而三成有序全法下手工夫就是孕、调药。

 

    古曰:「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如凤毛麟角。」不但成就神仙(菩萨)、天仙(佛)果位是凤毛麟角,就连成就人仙初果、小果的人就少之又少。其原因如上述。

 

    邪说歪论之存在非今日才有,这是因真正得法者、成就者见怪不怪,听而不闻、视而无睹。为了继承吾师祖接引真修实悟之仙佛真种,入正道门,吾师力辟邪论,现即将入室修大定,已不愿、也不能再讲,将弘扬天仙三成有序全法之责任交付余。这是余为尚未成就之凡夫,可做、应做之使命。余也想安闲自在,独善其身,因师命难违,今后检视近代知名人物之文章,或对今人所出版的书,或在网站上之文章,所做的回应,同好当能体会,余岂好辩(名)哉?余不得已也!
伍冲虚真人在《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本序》曰:「昔曹老师语我云:仙道简易,只神炁二者而已。」柳华阳真人在《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曰:「欲修大道者,理无别诀,无非神炁而已。凡学道之士,能识神炁之道,即是阴阳性命之道也。故曰:无别诀,神炁而已矣。」(见《伍柳天仙法脉》P2,P338)

    简易的仙道,今人大都觉得很难。其原因有二:一是正法难得,真师难寻;二是入静难,难入静。

    宋.紫阳真人《青华秘文》曰:「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但难耳!」原来古代修道人也同样有入静难,难入静的困扰。

    元.陈致虚真人《规中指南》曰:「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念头不止如何炼神炼炁,炁要从静中来。他说:「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已。」这已传出止念方法。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下面以简图示之。

    清.柳华阳真人《金仙证论.总说第八》曰:「夫金丹之道,从静而入,至动而取。若不静则神不灵,而炁亦不真;如此妄炼,即属后天,与先天虚无金丹之道不相契也。盖静者,大道之体,造化之根;唯静则可以炼,不静则识性夹杂,终与道相违矣。故幻丹走泄,而道不成就者,皆由未静而夹于识性之过也!夫静者,静其性也。性能虚静,尘念不生,则真机自动。」(《伍柳天仙法脉》P376)

    天仙正法是三成有序全法。初成(或曰初关)炼精化炁,得证人仙、地仙(阿罗汉);中成(关)炼炁化神得证神仙(菩萨);上成(关)炼神还虚、合道得证天仙(佛)果位。止念入静虚是初成炼精化炁第一步孕药炼己工夫,孕药炼己不成,不用侈谈下一步阳生(调药),药产(河车小周天),服食(大周天)完成炼精化炁;更别空谈炼炁化神、高谈炼神还虚、合道了。

    《金仙证论.炼己直论第三》:「华阳曰:昔日吕祖云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己即我心中之念耳。若欲成还丹者,必须炼己为先,己若不纯,焉得精还为炁,炁还神也?」(P346)

    大家所熟知的清代黄元吉真人,在《道德经讲义》第一章明白示出孕药炼己真诀:「学人下手之初,别无他术,惟有一心端坐,万念悉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炁两者凝住中宫为主①。不倾刻间,神炁打成一片矣②。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③。斯时也,不知神之入炁,炁之归神,混然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聩也。——若使昏聩,适成枯木死灰④。修士至此,当灭动心,不灭照心⑤。惟是智若愚,慧而不用⑥。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须知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谓之玄关妙窍⑦,……。」

    ①示袪妄存真,凝神炁穴方法。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即炁穴。 《金仙证论.风火经第六》:「中宫即炼丹之所,天心居焉。人若晓中宫之消息,则丹自成矣。盖中者,非中外之中,即元关消息之中也。此中包罗乾坤,运行日月,真种由此而生,升降由此而运,炉鼎由此而立,橐钥由此而转,药物由此而化,坎离由此而合,斗杓由此而建。(P355)「中宫者,炁穴也」(P366)。《金仙证论.图说第十》:「其穴无形无影,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以待成全八脉,则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炁穴。譬如北辰居所,众星旋绕护卫,即古人所谓窍中窍也。窍即丹田。上乃金鼎,鼎稍上即黄庭,窍下即关元,古谓“上黄庭,下关元”是也。关元下即阳关,亦名命门,乃男女泄精之处;肾管之根由此而生。但黄庭、金鼎、炁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P379)《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存乎其诚,入乎其窍,合乎自然。凝神之时,外除耳目,内绝思虑,专志一心,凝入炁穴。又要合自然之动静,不可强制纵放。」(P340)合自然之动静,不可强制纵放,示顺自然之呼吸。

    ②除非上上根器,年轻精满炁足,否则无二至五年时间,达不到「不倾刻间,神炁打成一片矣。」

    ③示心息合一,恍惚窈冥。《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金丹始终全仗呼吸,故曰节序。则神凝方自恋吸;神既凝入炁穴,则神自然恋炁。神炁相合,则炁自然恋神矣。」《金仙证论.风火经第六》:「《黄庭经》曰:“呼吸元炁以求仙。”呼吸者,后天之气也;元炁者,先天之炁也。先后原有兼用之法,若不兼用,元炁顺流而出,不能成丹矣。必假呼吸之气,留归以炼之。如冲虚子所谓“以后天呼吸气,留恋神炁”是也。李清庵曰:“得遇真传,便知下手,成功不难。鼓动巽风,扇开炉焰。”此言果得真传,便知用巽风。风者,后天气也。冲虚云:元炁固要逆修,而呼吸之气亦要逆转。盖人呼吸之气,出入本在丹田,何曾有隔碍?但人只知出,而不知入耳!学者凝神之时,炁穴之神,能觉进吸者,则气自鼓自扇、自吹自嘘、自逆转矣。不用而自用之,何劳之有乎?混然子云:“神呼气炁归窍内,吹吾身中无孔笛。常觉在此息不用,归根而自归根矣。”庄子云“其息深深”,又云“真人之息以踵”,即此也。……冲虚云“用后天之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即此之谓也夫。」(P360)

    ④真入静虚之境。《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欲修大道者,……先须穷其造化,究其清浊。....。清者,是无天地人我之象,浑浑沦沦,恍如太虚,斯时一派先天。机之未发,虚而待之,静极自动,是为清也。浊者,因有存想思虑,见闻知觉而后机动,即为浊也。」(伍柳天仙法脉P338)又曰:「夫仙道者,原乎先天之神炁。神乃元神,炁即元炁。何以谓之先天?当虚极恍惚之时,是也。既知恍惚,是谁恍惚?此即先天之神也。恍惚之时,不觉忽然真机自动,阳物勃然而举,此即先天之炁也。若此时即能下手修炼,何患不仙也?」(P340)

    ⑤继续保持静虚之境。

    ⑥不要被六根六识所转。

    ⑦微阳生之初玄关。

    完成①~④,才谈得上⑤~⑦,⑤~⑦另文详谈。多少古书、今书,各种法门,无非引导入静虚的方法。静、静、静,自古丹经只此一条路,别无快捷方式,不静则不得,不虚得不全。如谓有快捷方式,即是傍门,修之离道日远矣。

    静虚子老师著《肉体长生不老仅小果耳,何足道哉!──致南怀瑾先生》、《黄元吉真人玄关绝学——仍示孕、调药功成景征》已将丹(仙)道次第指明,尤其是史无前例将孕药炼己和调药之理、法、诀、景、旨示明。

    欲克服入静难,难入静,《金仙证论.顾命说第十》、《金仙证论.炼己直论第三》、《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炼己直论第五》可详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转学道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