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2010-05-18 15:37:05)
标签:

转载

    五一节来了,应老朋友老班长的邀请决定去菏泽访友,欣赏牡丹。走济菏高速,两小时三十分钟顺利到达。只是约好的老同学没能见面,有些遗憾,不过无妨,下次再聚,而且英子见到了大学的舍友,不亦乐乎。令人高兴的是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刘云”颇有好感,希望有机会再聊。能为他受伤的朋友解除病痛也是一件叫人高兴的事。(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14271&tid=2669966805367099600),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说说牡丹, 菏泽(曹州)牡丹闻名遐迩,一直想一睹真容。菏泽古称曹州,“曹州牡丹园”建于1982年,面积1200亩,是目前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4月15日菏泽牡丹节开园。到了曹州牡丹园,车流滚滚,游人如织,节日气氛极浓。忽见对面游人头顶花环,均由牡丹花编织而成,花大如斗,娇艳欲滴,在如织的人流中穿行至园门,看见有人在兜售花环,用新摘得的新鲜牡丹现场编织,价钱又极公道,仅售五元两个,于是英子迫不及待的抢购花环,戴在头上,宛如还珠格格,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进得园中,那满园的牡丹竞相开放,令人目不暇接。园中盛开的牡丹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红的艳若蒸霞,灼灼发光;黑的端庄别致,姿貌绝伦;蓝的素洁淡雅,神态清秀;粉的妖嫩妩媚,色香兼备;紫的高雅华贵,华而不俗;白的洁白无瑕,清爽袭人;绿的更是色奇品佳,别具风韵。红、黄、绿、白、黑、蓝、粉、紫八色牡丹竞相开放,各显风姿,一畦畦,一片片,蔚为壮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八色牡丹中我最爱那白牡丹,洁白如玉,温润清雅,纯洁无暇。还有那紫牡丹,最是令我流连忘返,那份高雅,那份华贵,那份脱俗,那份…….哦,实在是难以言表了。只是觉得被这紫玉般的美丽迷惑而难以自拔。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含苞待放的... ...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牡丹园广场中,响起了阵阵的唢呐声,菏泽的乡民抬着大花轿,轿中坐着头戴花环的游客,轿夫们随着悦耳的唢呐声,踩着优美的舞步,上下颠动着花轿,花轿随着轿夫的舞步,上下起伏。一派欢天喜地的景象,民俗风情尽显无疑。

    住住小城故事,吃吃府东小吃,不亦快哉。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转载]【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节
附录:青年志愿者刘云“感悟青春 探讨人生”

“我去一所贫困地区的学校支教不仅是给孩子传授知识,更想从思想上影响他们。我希望我的话,能为一个孩子提供一种思路,对他今后的路产生一种影响,从而改变他的命运……”

   2001年大学毕业后,青年志愿者刘云义无反顾地离开故乡广东佛山,以在酒吧唱歌、投稿、进工地当小工等方式,资助了22名贫困生,他用行动履行了诺言,走过了自己4年义务支教的生活。

   没有精彩专业的伴舞,只有一把吉他自弹自唱;没有气宇轩昂的报幕,只有发自内心的表白。8月16日晚,时代广场舞台上一名表演者的表演形式也许很简单,但他的真诚和质朴留给大家很深印象,身后那幅伴随他走过4年,19个省份的“台湾回家、国人心愿”的横幅感动了许多人。

   表演者名叫刘云,是从广东佛山市来的青年志愿者。8月15日,当他找到哈密市外宣办主任林海波,林海波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就需要一个舞台。”

   背起吉他踏上行程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这代人中,还有多少人具有父辈年轻时的社会责任感呢?我想呼吁同龄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刘云

   刘云出生于广东佛山的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父亲就以“严格服从命令”的标准来要求他。

  

 2001年7月,刘云大学毕业,父亲准备让他去一家行政单位上班,可刘云没听父亲的话。他对父亲说,自己想去外面走走。一向说一不二的父亲,居然也做出了从未有过的让步:同意他不去上班,但只能出去两个月,回来后就给他买一辆出租车,他将是一名的士司机。

   在佛山,一个的士司机每月很容易就能赚到3000多元,可此时的刘云,已无心在佛山工作。

   大三时,刘云曾与人合开过酒吧。据他回忆说,那时钱倒没挣多少,但与三教九流、各类人等打交道,却长了不少见识。一次,一个常来酒吧喝酒的美国人与他聊天时说道:“我的父辈很钦佩你们父辈那代人,尽管他们年轻时,中国还很穷,但他们都很有骨气。可你们这一代呢?”刘云说,自己当时无可辩驳,因为在自己的身边,的确有不少富家子弟、那些所谓的“二世主”们一个个很有钱,但在他们当中,除了索取,竟然没有更多的人懂得去奉献……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这代人中,还有多少人具有父辈年轻时有的社会责任感?”刘云说,这些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便是最初离家时的初衷:呼吁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2001年7月13日,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与此同时,曾与刘云相约毕业后用7年时间走完全国的3位同学,因为家人反对放弃了这次“激励年轻人之旅”的计划,而刘云在7月14日这天,却悄悄背起了早已藏好的行囊和一把吉他,离开了一直反对的家人,离开了家乡佛山。

   坚定的“布道者”

   “越穷的农村我越要去。那些接受过我教育的孩子总要长大。我希望我的话,能对一个孩子提供一种思路,对他今后的路产生一种影响。只要我所呆过的学校里有一个孩子能接受我的思想,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刘云

  

从2001年到2005年,4年的时间走过了中国的19个省份,而这19个省份全是地处内陆的省份。刘云说,4年中,他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便是乡村学校。

   从家乡出来的第一站是广西百色,在那里,刘云结识了一位老教师,是这位老教师的一席话,使他最终选择了坚定的“布道者”之旅。

   当时,老教师一直在静静地观看着刘云的演出,当演出结束后,这位老教师找到刘云帮助他收拾东西,并告诉他,其实贫困农村的孩子们比城市里的孩子们更需要他的励志与鼓舞。起初,刘云对此不以为然。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他去了广西的贫困农村和山区。随着行动的深入,刘云发现,从小生活在贫苦农村的孩子们,由于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他们比起城市里的孩子们,更容易贪玩厌学。他决定,越穷的农村越要去。他想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那些孩子,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惟一出路,只有努力读书学习,才能让自己自强自立!

   在支教中,刘云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所以虽然他的支教长则一月,短则一两个星期,但学生们很爱上他的课。据刘云介绍,目前他已在32所学校开展了支教工作。在云南双江县邦西中学支教时,学校校长还曾让他担任了初三年级的班主任。

   为了在行程中更快捷有效地进行支教,每到一个地区,刘云就会找到当地宣传部、团委等机构的负责人,向他们讲明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拿着他们开具的介绍信选择一所贫困地区的中学执教。

   很多人对他这种支教方法曾表示过异议。问他为什么不能像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一样,在一个贫困地区长期支教?他这种短期的支教行为究竟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帮助?刘云说:“我很钦佩徐本禹,但我认为,去一所学校支教不仅是给孩子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应从思想上影响他,因为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精神影响才是永远长存的。倘若我留在沿海赚到了钱再给贫困地区那些孩子,最终只是‘救济不救贫’,这也就是古人所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吧。”

   当很多人还是怀疑他这种“布道者”式的教育方法究竟有多大效果时,刘云自信地说:“人接受一种思想只需两句话!那些接受过我教育的孩子总要长大。我想,当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时,要是想起我的话,就会对他的选择多了一种思路,对他今后的路产生一种影响。只要我所呆过学校里有一个孩子接受了我的思想,我就心满意足了。”

   艰难的“歌路”

   “我不愿接受他人的资助,所以每到一处都会拼命地打工挣钱。工作再苦再累都不算什么,最难的就是,有能力挣钱却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一路走来,最让我感激的还是那些好心人。”

                      ———刘云

   没有固定的工作,刘云的家人至今仍不知晓他所从事的事业,而他也不愿接受他人的资助。他说,如果旅途中接受他人的资助,那么他所从事的这项事业也就变了味。

   由于刘云的支教都是义工。为了生存,每到一处,刘云都会拼命地打工挣钱。到酒吧唱歌、在餐馆洗盘子、去建筑工地背沙袋、抱砖,这些活刘云都干过,在工作中饱受白眼,屡遭拖欠工资之苦。刘云说:“这都不算什么,最难的就是我有能力挣钱却挣不到钱的时候……”

   2003年“非典”期间,刘云来到贵州镇宁县,当时县城里的酒吧、舞厅等娱乐场所全都关门歇业,一听刘云是广东来的,建筑工地连门都不让他进,漂流在外的他无处可打工。挣不上钱了,活动无法开展,刘云想走,可汽车站也是说什么也不让他上车。就这样,刘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刘云回忆说,那段时间是他最窘迫的日子,差一点就去捡东西吃了。幸亏是一些好心人看到他落魄地拎着大包小包,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

   8月16日晚,刘云在哈密时代广场演出时,台下的桌子上放着他的留言本,据刘云介绍,目前已有190万人在他的留言本上留了言。当晚,一位丁先生除了写下留言之外,还将他的联系方式留了下来,他说,如果刘云有困难就和他联系。一些观众自发地为刘云买来了饮料。演出结束时,两位来自克拉玛依的观众走上台,塞给刘云100元钱后,说了一句“你拿着吃饭”,转身就走……  

   刘云说,一路走来,他最感激的还是这些老百姓、这些好心人。

   人物心声

   自2001年离家后,刘云一直没有再回去过,至今父母仍不知他在外做些什么,而家人所知道的那个手机号码,他也经常关着。他说,刚出来时,心里是种悲伤的情绪,后来就是一种惆怅。“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感觉很难受。

   8月19日早上8点半,刘云坐上了开往敦煌的班车。他在汽车开动后,给记者发来了一条短信:“今天正式离开新疆了!许多时候,家,对我来说都是移动的物体,只是飘移中,心会在静谧的夜空里荡得更远……

   编后

   如果经历是一种财富,刘云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从南国繁华的城市,他踏上了“激励年轻人”之旅,用一种近乎理想主义和冲动的激情,扛住了孤独,扛起了一个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他让我们想起了徐本禹,一个2004年曾经感动中国的普通大学生。

   金钱至上、只顾自己,这是当今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许,几个人的力量还不能改变什么,但刘云、徐本禹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编者注: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毕业生。2003年,他放弃了公费读研的机会,义务反顾地来到贵州山区参与支教,用知识的希望之光照亮大山里的孩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