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
(2009-08-12 15:42:30)
标签:
杂谈 |
药名 |
每日疗法 |
间歇疗法 成人(g) (周1-2次) |
主要不良反应 |
|||
成人(g) |
儿童 Mg/kg |
|||||
<50kg |
≥50kg |
<50kg |
≥50kg |
|||
H |
0.3 |
0.3 |
10-15 |
0.5 |
0.6 |
肝毒性、末梢神经炎 |
S |
0.75 |
0.75 |
20-30 |
0.75 |
0.75 |
听力障碍、肾功能障碍、过敏反应 |
R |
0.45 |
0.6 |
10-20 |
0.6 |
0.6 |
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
E |
0.75 |
1.0 |
— |
1.0-1.2 |
1.0-1.2 |
视力障碍、视野缩小 |
PAS |
8.0 |
8.0 |
150-250 |
10 |
12 |
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
Z |
1.5 |
1.5 |
30-40 |
2.0 |
2.0 |
肝毒性、胃肠反应、痛风 |
L |
|
|
|
0.6 |
0.6 |
同利福平 |
①2HRZE / 4HR:强化期:二个月、H、R、Z、E、每日一次;继续期:四个月,H、R每日一次。②2H3 R3 Z3 E3 /
4H3 R3:强化期:二个月、H、R、Z、E、隔日一次;继续期:四个月、H、R、隔日一次。
3.预防
指征:艾滋病病人不是必须对结核病进行化学药物预防,但临床医生可参考以下意见进行预防性化疗:病人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
时,可进行预防性化疗,其方案是:①异烟肼+利福喷丁,连续服用4-6个月(剂量见上表)。②异烟肼,连续服用12个月(剂量见上表)。
(三)分支杆菌感染
1.诊断
分支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同活动性结核病相似,但全身播散性病变更为常见。确诊:血培养、痰培养、支气管肺组织活检、痰支气管冲洗物培养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2.治疗
其它分支杆菌治疗同结核病的治疗。
鸟分支杆菌(MAC)治疗:首选治疗方案:克拉霉素500 mg /次,2次/日或(阿奇毒素600mg /日) +乙胺丁醇15
mg/kg /日(分次服),重症病人可同时联合应用利福布汀(300-600 mg /日)或阿米卡星(10 mg/kg/次
肌肉注射,1次/日),疗程6个月。替代治疗方案:利福布汀(300-600 mg /日)+阿米卡星(10 mg/kg/次
肌肉注射,1次/日)+环丙沙星(750 mg/次,2次/日),疗程6个月。
3.预防
艾滋病病人不是必须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进行化学药物预防,医生根据临床可参考以下意见。艾滋病病人,当CD4+
T淋巴细胞<50/mm3者,可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发生播散性MAC的机率。方案是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或阿齐霉素,1200mg/周。如病人经HAART治疗使CD4+
T淋巴细胞增加到>100/mm3并持续≥6个月时,可停止预防用药。
(四)巨细胞病毒视网膜脉络膜炎
1.诊断
临床常见的表现为快速视力下降,确诊有赖于眼底镜检查。
2.治疗
(1)更昔洛韦 5mg/kg/日,分为2次静滴,2-3周后改为5mg/kg/日,每日1次,静滴,终身维持。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或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联用膦甲酸钠
90mg/kg 静滴,每日2次。若为视网膜炎亦可球后注射更昔洛韦。
(2)膦甲酸钠 90mg/kg 静滴,每日2次 ,应用2-3周后改为长期90mg/kg
静滴,每日1次,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恶心及电解质紊乱,若肌酐清除率异常,则需调整剂量。
3.预防
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的AIDS的病人,应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出现CMV病,应积极治疗,在疾病控制之后需终身服药以预防复发。对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mm3的AIDS的病人应常规给予预防服药(更昔洛韦口服),在经HAART治疗有效的病人若其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且持续6月以上时可以考虑停止预防给药。
(五)弓形虫脑病
1.诊断
弓形虫脑病常发生在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
mm3的患者。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头痛、低热、嗜睡、躁动和昏睡,局灶症状包括癫痫和中风,。其它症状包括:复视、偏盲、失明、步态不稳、肌阵挛、颤动、人格改变、幻觉和晕厥。脑膜炎不常见。头颅CT为一个或多个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环状或结节样增强。头颅MRI较CT更敏感,典型的MRI表现为颅内多发长T1和长T2信号。确诊依靠脑活检。
2.治疗
首选治疗:乙胺嘧啶(负荷量100mg,口服,2次/日,此后50-75mg/日维持)+磺胺嘧啶(1-1.5g,口服,4次/日),疗程一般为3周,重症患者和临床、影像学改善不满意患者疗程可延长至6周以上。不能耐受者和磺胺过敏者可以选用克林霉素600mg/次,静脉给药,每6小时给药一次,联合乙胺嘧啶。为减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合用甲酰四氢叶酸10-20mg/日。
3.预防
对无弓形虫脑病病史但CD4+
T细胞计数<100/mm3且弓型体抗体IgG阳性的病人应常规用复方新诺明2片/日预防,对既往患过弓形虫脑病的病人要长期用乙胺嘧啶(25-50mg/日)+联合磺胺嘧啶(2-4g/日)预防。病人经HAART治疗使CD4+
T细胞增加到>200/mm3并持续≥3-6个月时,可停止预防用药。对弓形虫抗体阴性且CD4+
T细胞计数<100/mm3的病人应避免弓形虫感染。具体措施包括:肉类食物应在-20℃冷藏;肉类食物要煮熟(至少60℃以上)以杀灭组织中的包囊;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不养宠物。
(六)真菌感染
1.诊断
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和新型隐球菌感染。
2.治疗
(1)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首选治疗是制霉菌素局部涂抹加碳酸氢钠漱口水漱口,如果对上述治疗无反应,可以给予如下治疗:氟康唑:50mg-100mg/次,口服,1次/日,
疗程1-2周。食道念珠菌感染:氟康唑首剂200mg/日,后改为100mg /次,1次/日,
应用1-2周;重症病人氟康唑可增加剂量和延长疗程。对复发性念珠菌感染建议氟康唑100mg/日,长期服用。
(2)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降颅压治疗:首选甘露醇,重症者可行侧脑室外引流。
2)抗真菌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先从每天1mg,加入5%的葡萄糖水中500ml缓慢静点(不宜用生理盐水,需避光),滴注时间不少于6-8小时。第二天和第三天各为2
mg和5
mg,加入500ml的葡萄糖水中滴注。若无反应第四天可以增量至10mg。若无严重反应,则以后按5mg/日增加,一般达30-40
mg(最高剂量50mg/日)。疗程需要3个月以上,两性霉素B的总剂量为2-4g。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较大,需严密观察。二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5FC)合用具有协同作用。5FC为100mg/kg/日(1.5g-2.0g,3/日),二者共同使用至少8-12周。二性霉素B也可与氟康唑联合使用,用法为氟康唑200mg/日,口服或静滴,疗程8-12周。
3)必要时可由脑室引流管注射两性霉素B 0.5-1mg/次,隔日一次。
4)病情稳定后可改用氟康唑维持,200mg/次,1次/日,长期维持,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