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就是力量*
(四)
家长们拔苗
助长,阳光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大概都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行家里手了吧?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央视的屏幕上感慨地讲述:“一次,小女儿问我:‘爸爸世上真有妖魔吗?’我说真有。女儿说‘她们在哪儿?’于是我就把她领到了一所幼儿园的院子外,指者一位阿姨说,你看,那就是!”接下来,童话大王还讲了几个例子佐证。若不是几年来从孩子的读书经历中了解了一些情况,我一定会以为童话大王在编造现代童话以哗众取宠呢。而现实有过之、无不及。作家的眼光是敏锐的,不然郑先生为何要亲自教儿女读书而不希望他们上学呢。有这种能力和条件的家长毕竟是少数。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否都可以被称做灵魂的工程师或者妖魔,但我知道很多被称做老师的人确实不够资格。
读小学三年级时,六月的一个午后,我儿子从学校的双杠上坠地,造成锁骨骨折。放学时还没等孩子的泪水涌出,我一眼就望见他幼小的左肩臂都耸拉下来了。而整个下午,老师们置这个小孩的肩部肿痛和哭泣于不顾,即不看医生,也不通知家长。只是有意无意地吓唬孩子:“让你淘气,看你肩膀都掉下来了,准是骨头折了,等放学跟你妈上医院吧!”
我儿子六年级了,就要面临大考了,学校自然要调换教师,以实现最佳配置。一种惯例是:有希望考入重点初中的家长,都要给老师意思意思,以免孩子吃亏。家长也能听到从自己孩子嘴里带回来的老师的提示,大意就是:“您的电话话费已不足,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请及时交费”那样的忠告。我虽听到了,还是不想助长这个不好的习惯。于是不久,我儿子就真的像被停了机一样由班主任干巴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了。七八个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都被“工程师”设计在前面一小片儿面积内;独有我儿子这个优等生被隔出来落到了相反的方向。而园丁的雨露也总是温存地洒向那一小片自留地。我儿子也只能隔着老师的后背来猜想黑板上的X与Y的关系了。课下孩子们围上去提问,我儿子得到的只是白眼或沉默。几天来,通过孩子的脸色,我发现了问题所在,知道了是我们家长的过,于是愧疚起来。第二天,赶紧由妻子出面补上我们的过失,孩子这才脱离困境。
孩子在鼓励中成长,社会在批判中发展。西方人似乎深谙此道。旧中国用于惩罚学生的戒尺早已放进博物馆,可是不知有多少条无形的戒鞭在残酷地抽打着当代孩子们的心灵。这种惩罚让孩子们内出血,并淤积成隐患。
小升初的大考终于过去了,我儿子累得灰白的小脸上,被周围一片热烈的目光、掌声鼓舞成一朵盛开的小花,令其他的学生和家长们羡慕不已。因为市里一所著名的初中选择了他。孩子们对名校自然是向往的,因为社会风气在不断地提倡。我总算认识到“提倡、提倡、再提倡”的魔力了。不必说普通成年人,就是知识分子有时也难免被提倡得蒙了门儿呢,更何况孩子了。孩子们甚至也想不出童年、少年乃至青年应该是什么样或不该什么样,只能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广泛的“提倡”架着双臂向前奔命。奔在前面的就是好,拉下的自然是坏。
(五)
我是不是太唠叨了?没办法呀,孩子们真是太苦了。我的重点话题都在下面,你若有时间还是看下去吧!因为我儿子刚从一所重点初中毕业,我自然知道了一些有关中学教育的“生动事例”。我虽然难以保正讲述的生动性,却可以保证那决不是杜撰。
入学的家长会上,名校的校长、班主任们就拉开了大拼一场的架势。
家长们在教室里早就坐好了,广播喇叭里先是送来了“噗噗”的吹气声,接着又响起了一声放大器失真的尖利怪叫。好了,女校长自报家门的亮嗓光鲜地出现了:“家长朋友们,你们好!首先,热烈祝贺你们的孩子荣幸地进入我校学习!孩子能够走进本校,是与广大家长们多年来的辛勤努力、教子有方分不开的……”讲话太长了,不能这么引用。概括一下就是,校长公布本校历届毕业生的优异成绩,升入某某重点名牌高中多少多少人;本校升学率连续多少年在市里名列前茅等等;使你坚定不移地相信,这里就是把孩子变成重要人物的重要基地;只要家长配合,前途一片光明。效果不错,一会儿功夫,家长们的脸就激动得通红了。我猜各个都在幻觉着自己的孩子就要从这里起飞到北大、清华、剑桥、哈佛的圣殿里,脱胎成上帝宠爱的长着小翅膀的天使。
班主任们一见家长的情绪都冲动起来了,便以历届毕业生诸多生动具体的实例为题材,向家长们娓娓道来――做为名校的家长,在孩子一生的紧要关头,如何配合老师管好孩子,夺取中考的全面胜利。最后老师又明确地对家长提出各种“要”和“不要”的像命令似的建议。因限于篇幅,这里就举几个“不要”的条目为例吧:不要在孩子的房间放电视、电话;孩子在家,家长也不要看电视;家里不要请客和带孩子访友;不要让孩子尽看报纸而不赶紧写作业;不要让孩子做家务浪费时间,晚上最好给孩子削好果皮热杯牛奶;不要太浪费春节的除夕和初一的假期,也不要让孩子平时的午饭后的时间都玩掉;不要让孩子偷着抄作业而家长睡大觉;决不要让孩子玩电脑;不要心疼孩子现在太累而耽误了未来……总之,就是不要让孩子接触与升学无关的项目,以免丧其志、乱其心;而要千方百计地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拿高分,争上游!
听了报告,我疑心起我的眼睛了,校门口巨幅标牌上不是喷绘的“X中——人才的摇篮”吗?教室里描绘的怎么更像是“X中——摇篮里的人才”了呢?难道只有高分才是唯一正业,书本以外的都是荒草吗?难道只要拿了高分做了重要的人,生活中别的一切就都得由不重要的人代劳吗?难怪我们的大学像幼儿园,连三十来岁的研究生也要由妈妈洗衣喂饭;而幼儿园几乎像大学似的,什么奥数、英语琴棋书画应有尽有。难怪孩子们认准了这样的死理儿:拿不了高分,就上不了名牌初中、高中、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可能就只有靠下井背煤、淘大粪或拣垃圾来糊口了,这辈子也就完了;人生原来就是华山一条路啊!
注释:全文共两万余字。未完待续。。。
说明:本文(五)是我所了结到的某重点初中的教学真相,还需要两次刊出。。。
插图:下载于《酷图公子》。
郑渊洁语录:“100分把孩子变成100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