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这样长大,正常吗 ——谁来解救孩子(连载二)

(2009-04-13 13:32:35)
标签:

谁来救救孩子

早期教育

小神童

催熟

裹小脚

分类: 家有考生(教育纪实)

                              *真实就是力量*  

(三)                        
     
眼睛都看花了,耳朵也听出茧子了,身边尽是例子。                         
   
我外甥有个小女孩儿,活泼得像个小狮子巴,小嘴像是抹了蜜,不用说爸妈和奶奶姥姥爱得不得了,谁见了也不能不喜欢。只是一入学,才发现孩子的数学比别的孩子慢点,常不拿满分儿。这下可急坏了孩儿的爸爸妈妈,后悔没能早早上学前班。荒疏在前,于是恶补于后——哪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常,妈妈先讲一阵子,不行又换爸爸;三番五次,见还没懂,心急便生火,性子可就把不住了。孩子只能怯生生地在那咬着铅笔抽泣,手指头哪有心思再数下去了呢。于是又搂在怀里哄着,接着再来。雕琢美玉真是一件苦差事,有时也会令人智昏。一次,姐姐跟我诉苦:你看他俩把孩子整的,真揪心。孩子有一次数学又考砸了,一放学就遭到他俩你一句我一句的呵斥:你看人家考得那么好,家长会上老师一个劲儿地表扬;你倒好,总是拿那么点分儿让老师批评我,给我丢尽了面子。以后放学我都没脸接你去了。你不好好学,这个就家就不要你了,你走吧 ,爱上哪上哪儿!说着就真的一气之下把孩子推到房门外面去了。我一边埋怨他俩,一边把孩子抱回屋里,孩子哭得可怜见儿的:奶奶,我也------想考好,前天---我做梦---还考---考了第一呢;可答题时,我生怕---怕算错,一急,什么都---都忘了。奶奶,我怎么---怎么办呢,我还---还能行---行吗?祖孙的泪水同时从孩子的小脸儿上流下来。快乐的家庭就这么由十个阿拉伯数码搅和得雷雨交加的。活泼的小狮子巴也变得更像个避猫鼠了。
   
  一次,外甥来做客,嘘寒问暖后,我又急者问及此事。外甥笑着打趣儿道:你还说我呢,谁不为孩子着急呀。也许外甥说的无意,却像揭了我的疮疤,再一次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六年前,我儿子小学三年级时,也是文强理弱。我常围前围后地帮孩子扬长避短——谁不想把孩子捏成榜样的式样呢。可大人怎能理解小人儿贪玩儿的心理,更难以忍受小人儿在做作业时流神到游戏里面去。我见他磨磨蹭蹭地不出活,便过来指点迷津。遇到了一道题卡住了孩子的思路,我甚至动用了火柴杆儿也无大收效。火柴没能点燃孩子的热情,却引爆了我的恼火:你这头笨猪,光长玩儿心,不长脑筋!顺手就在儿子薄嫩的耳垂儿上拧了一下。我小时候在乡下念小学时,有一个刘老师,总是拧学生的鼻子或耳朵。有好几个伙伴的大鼻涕都被老人家拧在手里呢,当先生把鼻涕甩在地上时,就连被拧者也会同大家笑得捂起肚子。我一直以为类似的体罚不会伤筋动骨。没想到我这练过几天形意拳的手,不但把儿子的眼泪拧出来了,还把儿子的耳孔拧出出了血珠儿。我一看,完了!这下可造了大孽了,我一辈子也无法从儿子失聪的耳朵上得到安宁了。于是父子俩都带着哭腔奔向医院。也许是祖上有德,所幸只是外耳道受了点轻伤,没有剥夺儿子的听力——这也足以使我一想起来就出一身冷汗的了。好在我还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逼儿子替我念清华、北大的虐待狂,所以几年来也从未在儿子的皮肉上再下毒手。真是血的教训。不怕别人笑话,只为引以为戒。(今天我能写这篇文章,脑筋也是需要一个转变过程的。)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问题是怎样爱?

还是六年前,寒假刚到,我领孩子去公园学习滑冰,一位大姐带着五年级的胖儿子也来了。没几天,家长就混熟熟了,几句心理话就由大姐吹进我的耳朵里:咱家孩子过几天就不能来了,这是刚考完试领孩子放放风。听说南站那边有一个好的补课班班就要开了。”“你儿子在学年组考第一还用补呀?我不解地问。所谓补就是讲新课,是学初三的《数学》、《物理》、《英语》教材和作文,另外再加上奥数。我看你家孩子比我们的小两届我才告诉你。大姐拿神秘的目光环顾一下四周,见别的家长都集中在别处,继续耳语似的对我说,我儿子明年准备考育X中学,不往前学能行吗?一是怕考不上,二即使考上了也会跟不上的。听说那里每月一考,排大榜,按成绩调班。升高中时,好的留下,其余的就淘汰掉,再由全市中考时选好的补上。那里的学生初三大考后,各个提心吊胆地等待发榜,一听说被淘汰了没有不痛哭的。所以他们在校学习特别用功,晚上熄灯了都在被窝里打手电看书;衣服周六带回家,袜子要带六双,哪有时间干别的,周日还要补呢。其实孩子全靠补,干耍聪明是不行的,我儿子上课就等于复习,多数的下午都接回来,到外面补,四年级时就参加了全校六年级的考试,名列前茅。校长都特别喜欢我儿子,谁不服气行吗!平时考试题简单,补与不补的学生分数差距不大;一到大考或竞赛,好的孬的一下就分开了,功夫决不白费。咱家弟妹是大学本科学历,孩子跟我儿子同一年级。弟妹起初跟我抱怨:怎么我儿子一上你家去玩,你好吃好喝供完就辇走呢?我说不行呵,我儿子要学习,没功夫玩儿。弟妹以为她家孩子聪明,学习好,不用补。我就让她当场出题试试看,果然她儿子明显比不过我儿子。这才慌了,忙讨教,我细讲给她听,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他们也急着补起来了。我听得快要入神了,不无担心的问:孩子没日没夜地学,也不玩儿,不累坏了吗?” “没事,课间活动活动就够了;再说了,孩子玩儿多了就会上瘾,跟好玩儿的伙伴们好上了,你就不好管了,那不把孩子坑了吗。你不这么整,别人都这样,将来孩子上不去,前途不完了吗?现在就业多难,我就是下岗在家做零活呢。叹了口气,这位母亲接着说:三四年了,家长付出的辛苦比孩子都多呀,说白了,升学考试,其实考的是家长,得有恒心、信心和狠心才行呢。你现在心疼孩子 ,将来怎么办,有钱就得花在刀刃上,没钱也得想办法或者从嘴里省出拉来。
   
接着大姐告诉我,她是怎样四处打听找好老师补课的班;隆冬时节怎样跨区接送孩子并等候在外面;怎样与学校沟通让孩子当上干部以增强上进心;怎样调剂孩子的伙食;怎样恩威兼施地给孩子打气,使孩子燃起的动力之火腾腾不灭等等。我这才知道了这样的做法在社会上已经很普遍了。

   
  望着这位充满成就感的大姐,我几乎目瞪口呆在那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过我还是挺感激她说了那么多心里话。我不知道是应该赞颂她还是表示一点我的忧虑。我感到一种催熟孩子的方式正在社会上流行;就像暖棚里的西红柿,人们正在大量地使用着各种激素,以使它们的果实尽早地又大又红,脱颖而出,以赶上好的行情;至于它们的内在品质是酸是甜,则无人在意。在这种大环境下,我茫然我儿子未来的路,心里充满了矛盾。是催还是不?不催就会输在起点,即使你有天分,将来也很难被选择,这不公平;若催,就得让幼小的身心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似乎更不公平;再说了,即使孩子被催成了,就真有未来了吗?媒体上经常介绍,我国中小学生的教材深度是世界之最。心急的家长们又要提前加进去那么多的东西,学生体检的统计表也早在亮红灯,难道孩子一时的高分就是一切,就是给自己的一生买了巨额保险了吗?左也不是,右也不对,问题出在那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当昔日的人造神童们从高等学府悟着无精打采地走向庙宇的时候,今日的父母们却仍在源源不断地克隆着自己的孩子。你看,沈阳的年仅十岁的儿童又被家长领进了大学的殿堂。据孩子父亲说,孩子聪明、完全是自愿求学成的,从未使用压力。而神童对记者说:学好了,不想得到奖励;学不好,也不愿意挨打!应相信童言无忌吧。我们的家教传统总是把棍棒下面出孝子看得比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重要。但愿这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一路走好。

我怀疑有些家长将来是否要绝望地承受,由他们塑造出的研究生的切齿之恨,因为有报道为例。一个女孩在母亲二十来年铺就的坦途上一路高奏凯歌,以中国式的高分冲向国外的名牌研究生行列。异域的理念让她在研究的途中幡然醒悟,于是决然辍学,与几个伙伴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但被母亲视为禁区的旅途。沧桑的母亲用凄凉的眼泪已无法冲开女儿铸起的堤坝。女儿一把推开深爱她的母亲,冷冷地喝道:我再也不会做你线绳下乖巧的木偶了,一辈子由你的手扽来扽去的;我要活出我自己,做我愿意做的事!另几篇报道说的是本市的一位十四岁的神童作家,出版了几本几十万子的小说,引得不少家长喝彩声不断。后来又有好事的记者抖出猛料:神童身材矮小、高度近视、脊柱弯斜、右手肌肉萎缩,数学等科目不及各。母亲又站出来否认,后来不知所终。我儿子爱作文,想买一本神童的“大作”拜读;我慌忙制止。理由是免受误导,有时间不如看看米老鼠核糖老鸦们。不客气地讲,我怀那疑幼小的灵魂,由家长鼓动着蜷缩在斗室里炮制出的梦,对人类能有什么指导意义。
   
  以真实著称的全国著名杂志《家庭》上,几乎每期都有家庭教育的悲剧故事。对此,我归纳了与托尔斯泰的名言相反感叹:不幸的家庭彼此雷同,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

 

注释:全文共两万余字。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