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冰大侠的《短杆调整》之二
(2011-06-09 11:47:37)
标签:
高尔夫球技白冰大侠短杆 |
分类: 高尔夫球技 |
所谓“和”,就是以前文人的“和诗词”之雅兴,如毛泽东先生于1949年和1950年先后写过两阙《和柳亚子先生》的诗词。
日前白冰白大侠(以下称大侠)连续发表了3篇的系列文章《短杆调整》,引起了俺的共鸣,也想“和”一把。但此“和”不同于彼“和”,毛泽东之和柳亚子,是一个“党国”之“君主”对“有功之臣”的“和”,柳亚子只有“受宠若惊”。俺之“和”白大侠,则“诚惶诚恐”,生怕拍错地方。
―――――――――――――――――――――――――――――――――
二、关于《短杆调整》之训练外之悟
俺:根据内容,标题可改为“控制之悟”,Sorry,有“越俎代庖”之嫌了。
大侠:从我学短杆的时候就被灌输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切杆和劈起的不同,但是如果我们追寻短打的历史,那一定会发现在很早以前一定不会有切或者起扑与劈起的概念。而这样的概念只是后面由人来归纳总结后的分类,作为开始学球时把几种不同概念的东西分别学习领会没有错。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没有必要去管什么切或劈,我们要打到的目的就是让小球停在我希望的地方。
俺:大侠解释了“切”与“劈”,俺也读过一些国外的书,都是说“切”就是切滚,俺们通常所说的“切”其实就是劈的一种。按照大侠的论述,俺们可以理解为,为了“让小球停在我希望的地方”而采取的控制距离、弹道的方法。
大侠:那如何让小球停在你希望的地方?无非就是控制飞行距离和滚动。
俺:大侠说的是“控制飞行距离和滚动”,按此理解,俺说的“控制距离、弹道”中的“弹道”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目的”,而“距离”应该理解为“飞行+滚动”,就按大侠的定义。
大侠:先说飞行距离,决定飞行距离排除自然界的因素以往无非是挥杆幅度、杆面角度、击球力度(也可以说挥杆速度,但在短杆中用力度更容易理解)。
俺:大侠把决定飞行距离的因素归纳为“挥杆幅度、杆面角度、击球力度”。
大侠:如果能把击球力度稳定在一个固定值,那么剩下的只有两个方面。而杆面角度一般来说我都会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我一般都是利用杆面的正常角度,偶尔也会稍打开或闭合杆面。在正常角度下、相同的击球力度下那飞行距离唯一的变量就是挥杆幅度。我现在能相对熟练掌握的短打上杆幅度分为4档,1、上杆到杆身与身体成60度角;2、上杆到杆身与地面平行;3、上杆到杆身与做胳膊垂直;4、3/4全挥杆,这样加上全挥杆我就一共有5档上杆幅度可用。而收杆幅度也相应的有5档。这样理论上我可以用5种上杆幅度和5中收杆幅度来组合成把飞行距离从0-到全挥杆细分成25种,再利用不同的杆那可以细分的种类就更多了,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我可以利用幅度把飞行距离控制在1码为单位。当然实际应用上我不可能把短杆的幅度如此复杂化,相对来说上杆幅度的控制比较容易实现,而击球后收杆的姿势和位置就可以相对简化些。
俺:大侠化繁为简,把决定飞行距离的因素归结为上杆幅度,而且提出了5档的上杆幅度,是以杆身与胳膊的角度来区分的,俺们在日常也可以采用手的位置作为分档,即臀、腰、肩、头和全挥杆,可能会更好掌握。
大侠:滚动距离如果排除球道和果岭因素,那决定其的因素主要是弹道高低和倒旋强度。而在短距离击球中想打出强烈的倒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更主要的还是利用弹道来控制滚动。我在平时的常规短距离击球中将自己的弹道和全挥杆一样分为正常弹道、低弹道、高弹道,而与全挥杆不同的是短距离击球中还有超高弹道。弹道的控制一是打法二是利用不同杆的杆面角度。正常弹道我一般是利用方正杆面来从小球后方“斩”下去;,低弹道就会利用杆身更多的前压并往下“拍”;而高弹道就利用打开杆面从小球底下“削”过去;超级高抛利用大角度杆非常开放的杆面并将球位前移,采用outside in的挥杆路径利用“削”球,并在整个挥杆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杆面。弹道越低相对滚动越多,反之就越小。
俺:关于滚动距离,大侠提出的控制因素是弹道,通过“斩”、“拍”(俺理解的加重的“斩”)、“削”(托)和“高抛”(平托)来达到控制弹道目的,其中高抛是最难的,俺看过书介绍是要采用8字挥杆方法,超级难掌握,需要加强练习,慎重采用。
大侠:果岭附近还有一个技巧是我经常使用的,那就是利用不同的球杆擦着草皮把小球平拍出去,这样的球滚动比较多。滚动多的效果还可以采用如推杆方式的握杆,用靠近杆趾部位的地方来击球,在预备动作是杆头尾部稍离地,用推杆方式,也是我们说的推切法。
俺:大侠这里提出来“推切法”,也就是切滚吧。这是俺在果岭边的通常打法,虽然俗话说“好切不如烂推”,俺特烦果岭圈的草,球一滚到那里,速度骤然减下来,连路线都变了。书本说要按照飞行和滚动距离比来选择球杆,采用的12法则,即以12减去杆的号数,得出的是一份飞行距离对应的滚动距离分数。但俺怕烦,也没有那么精确的控制球落地的技术,一般就是A杆(50度)、P杆(44度)和9号铁(39度)三支杆搞掂。
大侠:高弹道的短击球还可以考虑打出一些侧旋,我感觉高抛球打右旋球比较容易,因为本身需要采用outside in的挥杆路径,因此我打高弹道时正常情况一般都会带些右旋。而打左旋高抛球相对比较困难,我是利用由内及外的挥杆路径并且在击球时采用一些手腕释放的动作来实现,但成功率比较低,我在场上基本上不大采用。打侧旋球主要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旗杆位置及其靠右侧,而右侧和后方都是障碍,如果直接攻击旗杆一旦打大或偏右就进入障碍区,而如果瞄准旗杆左侧又因为坡度原因可能会远离球洞。这时可能就需要往旗杆左侧打右旋球,即保证安全又能达到靠近旗杆的要求。
俺:非常高深,俺还是高差点,以后再学吧。
大侠:这次的一些想法主要是把自己的练习方法重新分类,原来总是会按照如何切不同距离和劈起各种距离,而现在摆脱切和劈的感念,只是利用几种方法来控制飞行距离和滚动。我自己认为这样的方式或许更适合自己一些。特别在场上,我原来一到30码外的距离第一个想法就是用劈起把小球打这个距离,而现在我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选择,我甚至可以利用8号铁打一个低弹道让小球飞行10码滚动20码到旗杆附近。
俺:非常感谢大侠把这么好的体会拿出来分享,尤其他提出的“化繁为简”方法,值得俺们好好享用。
大侠:不过无论如何想重要的还是练习,但愿自己这次短杆练习能让我的短打技巧脱骨换胎。
俺:这是一定的,低差点的高手完全解决了长打问题,进7就靠短打了。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