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约车应注重安全与便利,不应狭隘的地方保护

(2016-10-09 17:15:39)
标签:

网络约车

上海

本市户籍

地方保护

安全

昨天,北京与上海关于网络约车(征求意见稿)规定,必须本市户籍、本市车牌,且对车辆规格要求甚高。之后,滴滴公司声明,现在上海41万滴滴司机中,仅约1万司机是上海户籍,而符合车辆规格的只占五分之一。显然,如果新规推行,行业又将大洗牌,前景未卜。

 

窃以为:

其一、限定本市户籍,有排挤外地司机之嫌,并涉嫌业歧视,背后是人口政策的考量。但这种硬性的地方保护,并不合市场规律,外地司机之所以能在上海开车谋生,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事实上,对于网络约车最重要的考量应该是乘车安全,首先要求驾驶员品行良好,没有刑事犯罪记录、没有恶性交通违法记录等。从统计数据来看,的确违法犯罪人数中,外地人比本地人多,但是这不等于说使用外地司机就一定比本地司机不安全,这还是要看司机个体的素质的。对个体的社会安全性审查,与本地、外地人地域之分,并无多大关联,故不必去捆绑挂钩。

 

其二、对于网络约车的车辆规格要求,与现行的出租车差不多,就可以开了,如果刻意提高规格,那样会导致车辆减少,约车效率降低。

 

其三、关于是否限定本市车牌。车牌管理一向是有地域性的。上海车牌情况又更特殊,是高价拍卖取得的,故上下班高峰期,不受通行限制。外地牌照,在上下班高峰期是受到通行限制的,约车也有不方便之处。故限定本市车牌不为过。但因为上海车牌贵,很多上海人也使用外地牌照的,故限定车牌会大量降低约车数量。这是上海的特别之处。以后须进一步调查研究决策。

 

总之,网络约车要遵循市场化规定,从安全与便利出发,而不用过多考量地方保护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