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九思.
(2024-05-21 05:44:5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注释】难(nàn):后患。
【翻译】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
【解读】
君子有九思
在这里,孔子从九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问题,被称为“君子九思”,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无所不包。其实九思也可以理解为九戒,即从九个方面约束自己。九思从字面上非常容易理解,对它们的解释也都大同小异。我们可以就其所指对它们进行分类,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
“视思明,听思聪”是从获取信息上说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获取信息为前提。获取信息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直接方式,即通过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信息;另一种就是间接方式,即把别人已经掌握的信息拿过来为己所用。这两种方法比较起来,各有利弊,前者可靠性强,而后者更便捷。从别处获得的信息虽占着方便快捷的优势,却也有无法克服的弊端,即可靠性有待验证。因而,在接受信息时要秉持着谨慎的态度,不管信息来自何处,只要没有经过亲自验证,就要持怀疑态度。所谓“视思明,听思聪”就是要让我们在看和听的同时进行思考与分析,拨开表层,直达本质,这才达到了“明”和“聪”的目的,而最终获得的信息才是真正有用的。
“色思温,貌思恭”是从人际交往上说的。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武器之一。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人能不依靠别人的帮助完成所有的事情;另外,个人所掌握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也制约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在双重制约之下,要想获得成功并非易事。鉴于此,如果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获得成功的概率无疑会加大。获得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必须以好的人际关系为先导。要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表现出来就是神情要温和,仪态要恭敬,因为温和恭敬容易被人接受。如果待人接物的态度好,就能无形中缩短与对方的距离,拉近双方关系,进而赢得对方信任,并最终获得支持。
“言思忠,事思敬”是从为人处世上说的。要想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就要会说话,会办事。孔子教导我们,要重承诺,言出必行;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具备敬业精神。前文孔子回答子贡问政时说:“民无信不立。”这恐怕是对诚信重要作用的最好诠释了。往大里说,信誉缺失可以使国家覆灭;往小里说,信誉缺失可以导致他人的不信任。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再一点是要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只有分工的不同。因此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满怀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如果对自己的工作牢骚满腹,没有热情,没有积极性,是干不出什么名堂的。
“疑思问,忿思难”是从解决问题的态度上说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先保持冷静。任何时候都要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而虚心求教是获得解决问题办法最有效途径。向他人求教并不是什么跌份儿的做法,圣人还“无常师”呢,更何况我们只是普通人。前边说到冷静,与之相对的就是冲动,大家都知道“冲动是魔鬼”,由于冲动,人们的行为可能会失控,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来,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就要保持冷静,因为冲动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使问题激化。
最后,“见得思义”说的是价值观。君子爱财并没有错,但应该取之有道,这中间讲究的就是个“义”字,也就是是否合理。什么能取,什么不能取;该取的取,不该取的绝对不能取,这是价值观问题,要重视,不能轻率地对待。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读热情背后的冷漠,更读微笑背后的陷阱。
读别人,其实也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一个大度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宽容的人。心胸宽广如海洋,一望无际;气度宽广如天空,蔚蓝无边。天蓝蓝,海蓝蓝,心才灿烂。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是呀,拜读冯骥才先生这篇《大度读人》深有感触,人是世界上最难读懂的一本“书”。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人心也是深不可测的,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面对着亲人、同事、朋友甚至是坏人,人们的心态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见面只说三分话,留得七分在心中”,人的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加之现代社会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更加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可能网络上的朋友抛开了世俗上的利害关系,少了些自私、狡诈、虚伪,更多的是真情、友善和祝福。总之,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上,人无完人,不要对别人过于苛求,要用多一份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别人,通过对别人的了解来借鉴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别人尊重的人,这样你就能体会到活在世上的价值和乐趣,感觉人生是美好的,一种幸福感会发自你的内心油然而生。希望朋友们也各抒己见,谈谈您对阅读《大度读人》的感想。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希望能够像费翔唱的《读你》这首歌一样,能更多地读到人世间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