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德先生
(2024-05-21 08:42:58)
赵长德先生,山东微山县人,大专文化,高级技师。具有设备设计制造与管理方面的技师水平。曾供职于山东薛城焦化厂机修车间和设备处,参与设备的管理,制造和维护工作。在岗期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潜心钻研,默默奉献
正直诚恳,与大家团结协作,一起总结工作中的经验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学习和创新,努力实现厂里的经济目标。以行动证明了诚实、正直和努力奋斗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始终追安全卓越。他在工作中创造出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激励着周围的人,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真正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除此之外,赵长德先生还是一个艺术好者。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和名家碑帖,尤其是传统文化、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著作。通过不断地阅读,他将书中的智慧融会贯通到工作实践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的角度。他喜欢京剧,购置了京胡和名家唱段,样板戏,闲暇之时邀朋聚友,来上几段"西皮""二黄",琴腔碰撞,不亦悦乎。赵先生最拿手的还书法,他继承家学,又从传统中汲取营养,遍临欧柳颜赵,二王诸家,犹喜家藏的被称为微山三绝碑的《漕运新渠记》拓本。此碑曾立于微山县夏镇运河西岸,“皇华亭内”,此碑大气磅礴,规模气势与部分孔庙当时的名碑相当。明嘉靖四十四年,黄河决口水患运河淤塞,为使运河畅通,明朝决定开凿漕运新渠经微山夏镇。于是开挖了由南阳经夏村至留城141公里的新渠(新运河)、疏浚留城至境山53公里的旧渠(泗河)以通漕运。工程浩繁,影响巨大。为纪念此事,由明嘉靖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撰文,书法家周天球书写,明石匠吴鼐勒石刻碑,一向为识家评为“珍品”,历代文人墨客呼为“三绝”。为夏镇八景之一。此碑近六米高,底部大龟驮起,立于运河西
岸玄帝庙的皇华亭之中,仅底部龟头就可乘坐四人。三绝碑文亦称"漕运新渠记",共一千二百五十七字。1960年山东省政府曾拨款修亭,围栏加以保护,可惜三绝碑及皇华亭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灭。
赵先生家居附近,从小就对该碑耳濡目染,情有独钟。周天球的书法四体皆擅,对文征明的书风并继承而发展。字架“坚实”,气息高古,这是功夫在书外的一种气格,有论者在解析此碑作时评价:那种古雅气韵与用笔的生辣交融,方、园、涩、润的交叉而浑融一体,构成了稳实凝重而蕴含静气、雅气、逸气的佳构,学养“士气”直朴观者眉宇。这便是古代读书人所谓的“养拙”功夫吧。赵先生对此碑帖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探索他喜爱的笔法风格。意蕴兼得,追求个性,便能写出一手极好的书法。他用家学渊源和儒家思想、去探索书法风格。笔画含蕴,收放有度,穿插揖让,游刃有余。他的书法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更讲求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深得周公之古朴,王羲之端庄,王献之纵逸。形成了用笔洒脱、行笔凝重、以拙取巧、疏朗超逸的艺术风格。显出君子风度。
赵长德先生的君子之风和袁宪良的中正之气,陆正华潇洒之致,形成成三足鼎立,被誉为薛城焦化厂书法三杰,并影响了薛城焦化厂一大批青年人热爱书画。在这个书画阵营中,有的成为国家级会员,有的成为省市区书协会员。这些书画家相处非常融合默契。他们的关系是相互交织的,有的是亲朋好友,有的是师徒关系,有的是同行工友,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挥毫题赠,互相交流,逐渐使这个艺术范围日益壮大,曾经达到了空前普及的程度,并多次参加省市区的展览,为薛焦的两个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虽然他们三人都已去世,但他们的精神永留人间,让他们的学生、工友和市区认识他们的人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