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

标签:
情感中年危机人生 |
几位同事在饭桌上谈到中年危机这个话题,问我是如何应对的。
对于我来说,中年危机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35岁前后,如今不再有多少纠结。但是,烦恼却不会在中年危机后烟消云散,尤其是对一个爱思考的人来说,烦恼几乎成了摆脱不掉的影子。烦恼并快乐着,这才是直面生活现实的正确态度。
思想的智者往往也是矛盾重重的俗人,只不过比常人伪装得更巧妙一些,更不愿意当众承认自己的矛盾。有人说幸福指数是一个“U”字型的曲线:在中年的两头,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U”字的双臂高高举起,宣告着青春的快乐和暮年的满足,而“U”字的底部对应着中年的人生,低鸣出这个阶段的沉重。我是有过中年危机的,但底部徘徊的时间不足以形成“U”字型的漫长底部,充其量只是到达“V”字型的低谷,然后快速反弹,进入了更加成熟的中年后半截,跟那段上升的线条渐行渐近了,为此深感庆幸。
中年危机的发生,大多源于各种各样的压力:父母的老去,孩子的成长,事业的挑战,甚至身体机能开始显现的衰退,都足以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惑。
除了压力,中年危机也可能是杞人忧天的忧郁造成的,目标的缺失往往对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读书时的目标是拿学位,拿学位后的目标是就业,就业后的目标是掌握一技之长,然后是升职、涨薪......。当有一天这一切忽然变得顺理成章、毫无悬念时,前方的目标不再明确,继续前行不知道为了什么。
中年危机的另一个根源是无聊,尤其是来自情感和婚姻方面的单调不变,“七年之痒”几乎和中年危机同步就毫不奇怪了。人本身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动物,如果没有这样的驱动力,社会不会进步,人类就会满足于刀耕火种的远古生活。不断的好奇和尝试,开拓了思维,带来了创新,也带来了烦恼。理智若是不能约束住心魔, 生活必然失控.
中年危机似乎还跟恐惧有关。美好的青春还没有享受够,骤然就到了中年,剩下的好日子似乎历历可数,没有多少人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物资财富的累积消除不了内心的空荡,宁静的外面下跳动的也许是一颗并不安分的内心。
......
兔年来临,又走在了春节回家的路上,途宿安徽庐江汤池镇的“逍遥别院”,早上从上海出发连续开了6小时的车,到了这里有引入房间的温泉可以解乏。大学同学中唯一分配到基层的一位同学恰巧在庐江县城任职,晚上一聚,畅谈青春岁月的趣事,不觉时光已有经年,如今的我们陡然到了当初父辈们令我们仰望的年龄,中年的我们成了父母依靠的顶梁柱。
人生的道理不难理解,难的是提得起,放得下,看得透,想得开,越来越坦然地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包括不可逆转的时光,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