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岛书柜

标签:
青岛人文新经济历史 |
分类: 回忆与纪念 |
我家的书房共有20个书柜。我的书从新经济到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无所不有,杂书很多。其中有一个书柜很独特,我很喜欢,这就是我的出生地——青岛的书柜。这篇文章就是介绍关于青岛系列的书,和我阅读的关于青岛人物、历史、旅游等方面的读书微博。
http://sucimg.itc.cn/sblog/of005ec8baa4ab02931beb9aea0360c17
一、关于青岛书的系列
1.人文青岛丛书
http://sucimg.itc.cn/sblog/o06add051317a946535c5fe7e245c9352
http://sucimg.itc.cn/sblog/off942d68614d6f70a7f87ce07d1fc8cf
《青岛老楼故事》、《青岛老校故事》、《青岛老报故事》、《青岛与戏剧》、《作家与青岛》、《话说青岛》、《青岛老街故事》、《青岛掌故》、《青岛与电影》、《青岛老字号》、《名人与青岛》。
2.鲁海说青岛
http://sucimg.itc.cn/sblog/o2d1b85e2ddcf2fd70698d71f083e2a50
《话说青岛》、《青岛掌故》、《青岛老楼故事》、《青岛老街故事》、《青岛老校故事》、《青岛老报故事》、《青岛老字号》、《青岛与电影》、《青岛与戏剧》、《作家与青岛》、《名人与青岛》。
3.青岛故事撷英
http://sucimg.itc.cn/sblog/obf1430a6756342f1faaeab4dd50af757
《德日占领》、《军政风云》、《人物春秋》、《文教卫体》、《民族宗教》、《工商金融》、《古迹寻踪》。
二、青岛人物的读书微博
http://sucimg.itc.cn/sblog/jc7bb1c247560944322d2432cb267d81f
读刘海军著《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这本书采用了将采访录、原始档案、背景资料糅为一体的“实证”文本,由李政道作序。全书分为29章,讲述了理论物理学家、留美归国科学家束星北一生的命运和遭遇。
http://sucimg.itc.cn/sblog/o9ab9dc212fa9185ca7e340c341a3c036
读蔡晓滨著《卫礼贤与青岛》。这本书如其说是卫礼贤的传记,更像是青岛早期历史。卫礼贤是法国殖民青岛过程中难得的中西文化交往的核心人物。他办的礼贤书院开辟了青岛现代教育的里程碑。
http://sucimg.itc.cn/sblog/oa9e727d9ae4f2b64ec78d6cb9243a338
读孙志辉编《胡杨之魂:束星北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本书中收录了50多位作者的文章,他们有的是物理学家,有的是海洋学家,还有束星北的学生和亲人。
http://sucimg.itc.cn/sblog/o427f93d605703991a3c43f449a2d8804
读王桂云著《青岛清季官宦轶闻》。本书描写了割让胶州湾有关的清朝官员和清朝倒台后到青岛避难的清朝官员的历史故事。全书共写了98位避居青岛的清朝官员,他们在避居青岛期间成为清朝重祚的主力,也有很多人成为袁世凯的得力干将,还有人成为投降日本的汉奸。看了这本书,我感觉青岛也是落后势力的翻案的平台。
http://sucimg.itc.cn/sblog/oa0413ff97db50d79a357d7d4107caff1
读《希姆森回忆录:青岛里院建筑形态的开创者》。德国人希姆森在东方:苏门答腊、上海、青岛、天津共生活了41年,其中在青岛工作和生活了14年。他以福祥房地产经理的身份与德国殖民者一起进入青岛。他在青岛大鲍岛设计的里院式建筑,迅速在青岛形成一种建筑潮流。我就是在里院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岛人。
http://sucimg.itc.cn/sblog/oa3b66cd33a74684b30651bec5604a12a
读李明著《青岛往事》。全书共7章,每章8个人物,共介绍了56个和青岛相关的历史人物。比较有创意的是,给每个人都注明在青岛的记忆地标。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关于青岛历史的好书。可惜的是,名人在青岛的花絮太多,失去了青岛历史人物的厚重感。
http://sucimg.itc.cn/sblog/oceb18fee47522173870b7903558ac18a
阅读完《青岛历史文化名人传略》,这次到青岛,想去万国公墓历史文化名人园,这里摆放着高凤翰、蒲松龄、康有为、杨振声、洪深、王统照、闻一多、老舍、沈从文、华岗、吴伯箫、刘知侠、王献唐、童第周、张玺、朱树屏、赫崇本、毛汉礼、束星北、林绍文等20位先贤的塑像,但后来别人告诉我要爬山,并且各位先贤埋葬的位置相距较远,我没能去成,非常遗憾。
http://sucimg.itc.cn/sblog/o700f7c955c1ec1cf8f30ea712c20025a
读马维立写的《单威廉与青岛土地法》。这本书是出生于青岛、在德国读书的金山翻译的。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青岛不仅城市规划做得好,是殖民地的样板城市,德国殖民期间的土地法也走在德国土地法的前面,单威廉还影响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
三、青岛历史的读书微博
http://sucimg.itc.cn/sblog/o10aa878716a8e5074246bcc90928c9ac
在家读了《青岛——德国殖民历史之中国篇(1897-1914)》。我从书中了解到,德国历史博物馆在1997年前通过和青岛文化及科学机构的合作在柏林举办了关于德国在中国殖民时期的展览。这本书就是柏林青岛殖民史展览德文会刊的中文版,向中国人介绍青岛的早期发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青岛。
http://sucimg.itc.cn/sblog/o7b3061ab8736b67f2478f152bed89af6
读《里院-青岛贫民生活样本》。青岛的里院是和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并列的三大建筑生活类型。里院这种建筑形式是中国的四合院和西方的商住楼结合的产物,里院是由德国人设计诞生的,德国在青岛统治16年,日本在青岛统治8年,这期间是里院的大发展时期,共有500多个里院在这期间建成。
http://sucimg.itc.cn/sblog/oc80d27926e582801daac78a2165f8471
读《案卷里的青岛》。这本书是作者在青岛日报开设的专栏——《档案青岛》文章的汇编,全书共分4个部分:名人踪迹、史事钩沉、战前印记、旧报新读。
http://sucimg.itc.cn/sblog/o879f424edbb68b9a72eb905b0ceb9eb2
读《台西镇:一种日常化的青岛平民生活》。一看书名,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出生于青岛台西镇嘉祥路30号。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台西镇是德国人1901年开始规划的,规划时根据地形特点呈放射式布局。我出生的嘉祥路(日本统治时期叫清水岭)就是在西岭山坡一段等高线上建设的。
读《台西镇:一种日常化的青岛平民生活》。德国殖民青岛在台西镇建了灯泡厂、屠宰场、造船厂,这里是中国最早工业化起步区之一。台西镇是在德国人的规划下建成的。德国人的规划很有特点:一是道路采用等高线;二是正南正北旋转45度角,这样有利于空气流通阳光照射。
四、青岛旅游的读书微博
http://sucimg.itc.cn/sblog/oc5de3f8acc4b28bfc82855bcfe2c4d6b
读《宜居青岛 幸福城市》。这是一本与青岛历史有关的故事和旅游景点大杂烩,有近300个词条,在其中总能发现值得去看看的景点。
http://sucimg.itc.cn/sblog/o92d9af7f7da4724d15032aaccf33eb3a
读《青岛:老房子的记忆》。书中介绍的都是德国占领期间留下的老建筑,这本书不但介绍了这些建筑,还介绍了这些建筑中发生的人的故事。这本书也可作为青岛深度游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