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德禄
王德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452
  • 关注人气:4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2013-10-18 23:07:17)
标签:

曾国藩

心学

龙场悟道

余姚

真三不朽

分类: 走向全球

    2013年9月中旬,我到宁波,主要围绕应用教育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参观王阳明故居是活动之一。我到宁波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主题这么集中,三天的时间全是围绕应用教育。为了把应用教育讨论能够深化,我特意邀请我的大学同学、现在在浙江有名的哲学家朱晓鹏、经济学家陈立旭参观王阳明故居,讨论应用教育。9月15日,我与朱晓鹏夫妇、陈立旭夫妇、大红鹰孙书记等来到宁波余姚。余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长峰、副市长陈为能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王阳明故居。参观后,我们在余姚太平洋酒店召开了“王阳明与应用教育”座谈会。
一、参观王阳明故居
    抵达余姚后,我们先来到了王阳明故居。故居的门口有一座牌坊,上书“新建伯”,是明武宗因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而对他的册封。穿牌坊而过是“阳明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王阳明的全身铜像。

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新建伯牌坊)               (我在王阳明铜像前留影)

    进入故居后,我们首先观看了讲述王阳明生平的视频材料,其中我对他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时所说的“此心光明,夫复何言”印象十分深刻。
    看完视频后,我们进入砖雕门楼,来到王阳明故居大厅——寿山堂,这里是王阳明家举办婚礼或丧礼的地方。堂内明间廊下挂有姜东舒所书的“真三不朽”匾。“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据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三不朽”的也就两个半人,两个人是孔子、王阳明,另外半个人是曾国藩。

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故居大厅)            (大家在“真三不朽”前合影)

    穿过大厅右边的回廊,就到了王阳明故居的主体建筑——“瑞云楼”,据说王阳明诞生时他祖母梦见五色云中神人送子,所以称为瑞云楼。楼内布置了《王阳明史迹陈列》,展示了王阳明生平所至的各地遗迹图片、留下的诗文名篇及部分实物资料,系统介绍了王阳明一生在思想、政治、文学、书法、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二、王阳明行迹图与龙场悟道
    王阳明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包括明代时期的浙江、山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北京、广东、江苏、福建、安徽等。在中国古代,有不在家乡做官,当官后就要游走天下的传统。这对于中华民族个性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王阳明在中国的行踪极其宽广,几十年以前日本的学者还专门到中国来考察王阳明的行迹地图。当我在王阳明故居看到他的行迹图时,我十分惊讶,因为我做完我的山东行迹地图,正在做我的中国行迹地图。我认为,王阳明的心学也和他游历广泛有很大的关系。

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历任官职表)            (王阳明行迹图)

    在王阳明行迹地图中,贵州龙场是一段特殊的经历,因为这里是一个蛮荒之地,在这的特殊经历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龙场悟道。1506年,王阳明因触怒宦官刘瑾而被贬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他的心学思想正是起源于龙场悟道,并随着仕途变迁不断完善至成熟。遭贬期间,王阳明在自己开辟的“玩易窝”、“阳明洞”等地方研读《易经》和思考儒家经典,并悟出了“心即是理”、“致良知”等。在王阳明故居和王阳明一些的书中,完全没有说清楚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真谛。我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价值在于发现了独立人格的价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外他求。”在王阳明看来,儒释道皆为我所用,人人皆可成圣。
三、知行合一与书院生活
    王阳明在立功方面主要的体现在军事上,这与时代特点有关。而他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则是平定南昌“宁王之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起兵南昌,而此时王阳明正在赶往福建剿匪的路上。刚到丰城就听闻叛乱,于是一面向朝廷上疏报告事变, 一面会齐各地军兵,主动勤王。他先是调集八万大军收复南昌,又在鄱阳湖伏击回援的宁王大军,前后仅35天, 就平定宁王之乱。两年后,王阳明因平定宁王之乱被封为“新建伯”。
    之后,王阳明屡屡展示军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他特别重视“攻心”,他的军功就是他的心学实践,更是他知行合一的最佳体现。在平定福建、广东两地叛乱后,王阳明先后在当地建立“和平县”、“平和县”,倡导和平。武功非凡又倡导和平,王阳明对和平那么重视,恰恰说明王阳明具有超前意识,具有现代所说的普世观点。我认为王阳明的这一特点应该深入挖掘。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就特别重视教育,他主要靠创办书院来从事教育活动,通过弟子、再传弟子扩大社会影响。王阳明在贵阳创办了第一个书院——龙岗书院。之后,他每为官一方,都建学校,创书院,立社学,先后讲学于贵阳、岳麓、虎溪、白鹭洲、北京、青原山、滁州、南京、通天岩、赣州、稽山、南昌、武夷山、白鹿洞、中天阁。其中,1521年,当王阳明回余姚探望父母时,被钱德洪(王阳明最著名弟子之一)等74人迎上中天阁拜为师,为此王阳明还做《书中天阁勉诸生》一文,要求弟子坚持聚会并对道德学问砥砺切磋。
    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为学立志、因材施教、改过从善、寓教于乐、学行结合、有教无类等,这些对我们现代的教育改革发展仍然具有很大借鉴意义。学行结合、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反对程朱“知在行先”的说法和只“讲之以口耳”的知、行分离的学风,更加强调实践。

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讲学处)

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所书《书中天阁勉诸生》)

    而后,我们又参观了王阳明思想的古代、近代以及现代心学传承以及学者的研究专著。
四、王阳明与山东的渊源
    在瑞云楼中王氏世系介绍中,我发现王阳明的祖上竟然可以追溯到山东,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王氏先祖在秦末居住于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至南京、上虞。在王阳明前11世祖就已经迁居到余姚。王阳明的祖上可以说一路从山东临沂迁居繁衍到了浙江余姚。

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王氏世系简图)

    这次参观王阳明故居,我感到最惊讶的是王阳明竟然和山东能有关系。我是山东人,最近十几年经常到浙江,我也经常思考山东和浙江的关系。我觉得山东人愿意求道、求规律,显得大气;而浙江人很精明,商业模式十分超前,略显小气。王阳明是从山东来到浙江的,让我找到了他心大的根源,这就是在王阳明身上体现出山东人的求道和浙江人的精明。这是王阳明成为“三不朽”的一种解释。我认为在创新驱动的今天,中国人的自主创新应该充分挖掘王阳明精神的现代意义,应该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作为应用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为创新驱动找到更深远的文化源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