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大洋洲】乌鲁鲁奇观


标签:
澳洲乌鲁鲁soundofsilence日出旅游 |
乌鲁鲁又叫做爱丽斯岩(Ayers Rock),是1873年由探险家威廉构斯(William
Gosse)所发现。这块完整的大岩石在荒漠平原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独立岩石。
我们开车赶到日落观景点时,已聚集不少等候的游客。当地旅游局每天都公布尔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当准确,方便游客规划时间。
我站在观景点静待日落西山,距离既定的日落时间7点36分尚有余裕,便继续聆听小徐的讲解。原来乌鲁鲁是原住民语「见面集合的地方」之意,巨大的岩石周遭有多处洞穴,是阿男姑人集会、举行成人礼仪式、进行祭天典礼的地方,岩洞上仍留着许多古时的岩画,非常具有文化历史意涵和珍贵性,也难怪此处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也同时被列入文化遗产。最令人向往的是乌鲁鲁的「变色」,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颜色,属于世界奇观。
观景台的前面是草丛灌木,在此万籁俱寂之时,心情应该非常悠闲轻松才对,美中不足之处,就是不停在面前滋扰的苍蝇,只能动手驱赶,有些游客是有备而来的,头上早就戴了防蝇面罩。
短短一个小时的日落过程中,面前的巨岩每分每秒都起着变化,不断地改变景观,由原来的红色逐渐转为多层次的深橘色、褐色和灰色,直至太阳完全西沉,失去光彩的岩石以暗紫色之姿消失在大漠的黑幕中。
第二天清晨,我又来趟日出之旅,到达另一方向的日出观景点(Sunrise Viewing
Area)时,见到远比前一晚更多的游客。站在我身旁的几位青年男女,是来自台湾的留学生,特地从西北端的达尔文市(Darwin)驾车前来,足足开了超过30个小时,就是为了目睹乌鲁鲁日出的这一刻。
我们等候着预估在早上6时40分开始的东升旭日,景色的变化与昨夜恰恰相反,在黑暗中的乌鲁鲁被阳光惊醒,先是染上浅红,继而呈现橘色,然后鲜红,等太阳完全脱离地平线后,又回复为一块褐红的岩石,这些变化充满神秘感,难怪阿男姑人把它奉为神圣之地。
不仅独岩变幻莫测,广阔无垠的荒原那一端,当旭日缓缓浮出地平线,逐渐透出光线,及至光芒万丈,壮丽无边,内心油然升起的悸动,实在难以用笔墨形容。
结束这段日出奇景后,我沿着步道绕行乌鲁鲁一周,邻近声长的植物不单有灌木、桉树、橡树,还见识到澳洲的国花──金合欢(Golden
Wattle),小徐说此种金黄色植物是当地原住民的食粮之一。
乌鲁鲁流传着很多传说和神话,传说这块大岩石是由两个男孩在雨后用泥巴揑造出来的杰作。另外此处原有多个部族,像是蟒蛇女库尼雅(Kuniya)、袋鼠人玛拉(Mala)、蓝舌蜥蝪人龙卡塔(Lungkata)和毒蛇等,许多岩石上的天然纹痕,都成了神话传说的素材,例如毒蛇将库尼雅的族人杀害,岩壁上一个个的窟窿代表刺穿的痕迹,库尼雅为保护族人与毒蛇博斗,岩石上不但有弯曲的蛇形,洞穴入口处还有些深刻凹痕,被认为是库尼雅挥刀所砍下的刀痕。
巨大岩石还保留许多不同「功能」的洞穴,例如做为家庭居处的洞穴(Kulpi Mutitjulu, the family
cave),刻画很多简单的符号图形,代表人、袋鼠、鸸鹋和水源。这些经历万年的岩画,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此外,一个大型如波浪的洞穴留有海螺化石的遗迹,足可印证岩石从海底推挤升起之说。附近还有一个洞穴提供教学之用(Kulpi Nyiinkaku, the teaching cave),又让我见识到原住民对后辈的教诲,以及智慧的传承。
原住民能在乌鲁鲁独岩生活,繁衍下一代,全靠岩下一个大水潭供作饮用,水源来自天上雨水,顺山势流下蓄积在潭中,清澈见底。不过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潭上方的岩石有一个心形印记,非常明显。
小徐提及近十年来,日本游客非常喜欢游乌鲁鲁岩,尤其一定要到这里看一眼心形印记。原来2001年日本出版一篇小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讲述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书中提到的世界中心就是乌鲁鲁石。小说疯魔了日、港、台的青年读者,后来还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其实许多现今非常热门的旅游点,都是因为畅销的书籍、电影和剧集而带来观光人潮,游客因此能更加融入角色和剧情中。
尽管大自然的岩石形态具有如此的吸引力,但乌鲁鲁岩本身结构会产生很多碎石,形势亦非常陡峭,听说每年都有攀岩者摔死,这种危险性使我退避三舍,拒绝挑战攀登乌鲁鲁岩,决定打道回酒店,与圣诞老人共进午餐。
下午的行程,我采纳小徐的建议,藉由直升机空中遨游整个国家公园。多次自远而近在巨岩顶上盘旋,立体式欣赏这两处突出的巨大岩石,迥异于漫游在步道上的感受,又不得不再次佩服上天造物的鬼斧神工。
晚上,我随同其他旅客出席一项特别的户外野餐,名为「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它在「澳洲观光奖(Australian Tourism
Awards)」中曾获得「最佳观光餐厅奖」的殊荣。大伙搭乘专用巴士到达乌鲁鲁对面的小山丘上,先享用香槟,远眺夕阳景致,一面欣赏艺术家以原住民的独特乐器──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演奏圣诞歌曲和欧美流行曲。

等到天色转暗,我们转移阵地,来到星空下的烛光晚餐场所,享受具澳洲特色的自助餐,菜色包括袋鼠肉、鳄鱼肉和鸵鸟肉等,席间又有观星专家为大家解说满天星斗。这时除了天上的繁星和明月,以及地表两块漆黑巨岩外,余下的只有无边的静寂。
可惜我不太欣赏这般特别的安排,因为在用餐之际,我们的餐台上飞满大大小小各类甲虫、昆虫,我只能目不转睛盯紧盘中食物,免受「入侵」。
前一篇:【老邓和大洋洲】红土沙漠之旅
后一篇:【老邓和大洋洲】走进失落的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