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鄧予立
鄧予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94
  • 关注人气: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邓和中国】歌剧《赵氏孤儿》

(2011-07-05 09:22:08)
标签:

赵氏孤儿

国家大剧院

歌剧

杂谈

日前与一众老朋友在北京餐叙,话题聊到国家大剧院六月首演的原创歌剧《赵氏孤儿》,才发现北京市政协黄承祥主席跟我一样都是首演第二场的观众,他在楼座,我则坐在池座第一排正中央,能够特别清楚地欣赏到艺术家们的神情动态。

 

【老邓和中国】歌剧《赵氏孤儿》

【老邓和中国】歌剧《赵氏孤儿》

《赵》剧是大剧院继《西施》和《山村女教师》后又一部新创剧目,我尚未有机会观赏另两部歌剧,这回有幸先对《赵》剧一睹为快。《赵》剧是以中国传统故事作题材,并以西洋歌剧演绎,邀请一众国际级知名歌唱家同台演出,星光熠熠、阵容强大。

 

我喜欢看戏,去年经黄主席邀请,看了一场歌剧《弄臣》,剧中美妙的经典乐曲至今仍然在脑海中回响。这次我也慕《赵》剧之名,匆匆赶到北京观看。

 

当晚观众非常捧场,很早就全场爆满,大家期待《赵》剧有惊人之作,能一新耳目、带起高潮。可是我留意到中场休息过后,观众离场甚多,表示未能接受《赵》剧的演绎方式,无法产生共鸣。

 

我自认对西方歌剧认识非常肤浅,但就个人感受而言,在《赵》剧中,尽管艺术家在舞台上施展浑身解数,卖力演出,却无法令该剧高潮迭起,未知是否把中国耳熟能详的故事,错配了西洋歌剧,以致未能充分把握历史人物的个性,使得艺术家们的举手投足、感人表情、悲情咏叹,都无法与我产生互动。这出原创歌剧虽然创意十足,却独欠自我的风格灵魂,反而像「老番」唱中国大戏般,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剧中几位知名歌唱家,最为我熟悉的是香港男高音莫华伦,他担纲饰演赵武,在这场次却未上场,由另一位男高音陈勇代替,未能听到莫华伦雄浑有力的唱腔。其他几位男女歌唱家的音域广、音色优美,不过配上西洋演绎,无法令我感受到故事的悲壮和震撼力,甚为可惜!

 

我只叹自己的鉴赏能力低,至于那些提前离场的观众究竟是觉得《赵》剧曲高和寡,抑或对创作新剧有过高要求,就不得而知了。但我相信大剧院会找到答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做为未来制作新剧的参考。

 

《赵氏孤儿》剧情是根据《左传》和《史记》记载而改编,历来是观众喜爱的悲情剧目之一,全剧分为四幕,表现出古代士大夫的义行,剧中人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为保存忠良之后,前仆后继,不惜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佩。

 

最后由程婴咏叹的《我已无力同行》令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男中音孙砾的演唱,亦唤起我对剧中人的惋惜和敬佩。

 

我对《赵》剧做出尖锐的评论,难得获得同桌黄夫人的附和。同时让我了解到,以后若要欣赏新的创作戏剧,可不能光靠名气,最好多征询聆听各界评论再作决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