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香港】尊敬的老主管─史美铙总经理

标签:
杂谈 |
记得亨达二十周年晚会;邀得我银行工作时期培训我成长的几位老主管、老领导出席,看到他们身体健康,退休后生活舒适愉快,我从心底里衷心祝福他们事事如意!
这又使我想起我另一位老主管─史美铙总经理,我自1969年参加浙江兴业银行香港分行工作至1982年才调至交通银行香港分行,主管外汇资金部门,史老总是1985年才从上海中国银行转调至香港,接任王首民老总的工作,我在他们的领导主管下,在交通银行渡过了我在银行工作生涯中难忘而且是辉煌的一段经历。
在对王老总的怀念之余,对与史老总在短短四年共同工作中,他给予我很大的发展空间,使我在外汇资金专业领域里,奠定了我在这方面的专业地位。对于他为我们这个部门,对于我个人的成长,我至今仍然念念不忘,难忘他对我工作的关心和鼓励,至1989年我离开交行,离开交行和老主管,每当回想这事,实在是有对不起老主管多年对自己的栽培。
在交通银行工作的七年中,初期的两年时间王老总起着很关键的领导作用,他放手让我主管整个部门,我在当年的财务公司(DTC)风潮中,发生过严重的失误,王老总依然给予支持鼓励,更加派我在职进修,增长知识。史老总接过王首民老总班后,更锐意让我发展这个部门,在他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我所管辖的部门在这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起来,部门由二十多人扩展至约一百人,部门的经营业务也从外汇资金发展到其它方面;包括资产管理和涉足商人银行业务(Merchant Banking Business),最后索性把部门改为商人银行部门,这样的部门是当时外资银行在香港的盈利中心和他们的强项业务,而1989年交通银行参与的有关亚洲地区相关资本市场业务,当年Euro Money杂志上,交行在众商人银行中被评列于第四位,我们仅仅在两、三年间用自己的资源努力,创造了条件,争取到这样的殊荣,除了部门全体同事的努力外,离不开史老总对我们大胆放手的管理方法。
就在这几年中,我们在银行业务开创了多元化产品,回忆起来;倍感到一股成就感,我试列举其中一、二项;创新的业务当中,就有五年定息的楼宇按揭,在八十年代的香港按揭业务中已属新犹。欧洲货币单位(ECU)的推广至零售储蓄业务,为存户提供多一种外币单位选择。另外,发行有新意复杂的投资工具(sophisticated investment product),交行在1988年成功发行五年债券附带有可分割香港电讯股票的新产品,当时这类商品只流行在欧洲,在香港资本市场上算得上极为新颖,消息一发布,本地资本市场也曾引起一阵哄动。同时,我们也参与外资同业盈利较佳的衍生产品,在很短时间内已学上手。交行上海总行的重新建立,我们为他们设计,奔走在港沪间,最终在87年间成功在新加坡发行美元债券,交通银行的声名大燥,备受中外同业的注目。而我熟悉的外汇专业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我的外汇功夫就是在这“木人巷”中训练打滚出来的。
史老总处处支持我们提出的创新意念,让我得以发挥优势,在这几年中,我的名字就紧紧地与交行连结在一起,也为我日后自立门户,创建亨达铺下了业务基础,一大批专业的同事亦在这个大熔炉中锻炼出来,1989年当我决定离开交行时,史老总对我说的一番话,我至今未忘,他说:「亚邓,你在中银工作有二十年,又是高级管理阶层中一员,对中银的文化、业务等相当熟悉,现在有机会到世界一流大银行工作,是开拓眼界、多学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机会,学成后回来更有发挥的余地,对个人和银行都是很有用处的,不过从个人意愿,是不希望你离开的。」这番话真像一个在少林寺学艺多年,正要下山自立门户前,老师傅临别的嘱咐,又像长辈对后辈语重深长的勉励。我离开老领导之时,正是遇上我被澳洲联储银行打得“头破血流”,几乎偃旗息鼓,这事件我让史老总留下了极不光彩的纪录,事隔多年,我们相见时面对老主管,亦难掩我心里的难过和自责。
前两天,我特地从北京转至上海去探望史老总,大家畅叙近况,老主管还不停地向我了解他熟悉的老部下─当年与我一起在交行浴血奋战的Gina、Louis、Richard及Laurie呢!但愿我们这一群在他领导下成长的同事能相聚一堂,与老主管尽兴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