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中国】“茶馆”

标签:
杂谈 |
国家一级演员高倩小姐送我两张“茶馆”话剧票,我与喻辉一同到北京首都剧场观看。
“茶馆”是一部家喻户晓,非常著名的话剧,话剧作者老舍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他谦称自己为“文艺界尽责的小卒”,写作包括有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和很多的旧体诗,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他的作品以悲剧为主,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而且风格幽默,其中“茶馆”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我第一次观赏到话剧“茶馆”是在二零零四年七月在台北国文纪念馆公演时,也是我首次观看北京话剧演出,舞台两旁都设有字幕,我对“茶馆”内容又比较熟悉,故此完全可以“照单全收”,看得津津有味,我翻查当年的本事,高倩小姐也在此次访台演员之列。
一月份高小姐随北京政协访问团到台湾,我才得以一睹卢山真面目,有缘结为朋友,她知道我素爱好中华文艺,特别从北京带来了多套由北京人艺舞台美术中心制作的“话剧”DVD送我欣赏,还约好在三月份她在北京再度演出时,邀我临场观赏,这晚喻辉还领我到后台向表演者高倩见面,预祝她演出成功,可惜首都剧场后台门禁深严,未能雷池半步,内进参观台后风光。
这晚我们的座位位置就在大堂正中,非常好,舞台上演员的举动一清二楚,可惜这里仍未有设置字幕,增加了我接收表演者独白的难度,这点意见我已向高倩小姐提出了意见了,希望日后能有改进,方便我们外来的观众。
下面简介“茶馆”剧情:-
第一幕是清朝戊戌变法那一年的老裕泰茶馆,距今百余年。那时候政治腐败,国弱民贫,洋货和鸦片占据市场,知识分子有的主张改良,有的想办实业;得势的太监要娶老婆,乡下的农民卖儿卖女;想维新的被砍了头,信教条的腰杆儿倍儿硬;特务横行,老百姓动辄获咎,以至于掌柜王利发在茶馆里张贴“莫谈国事”。
第二幕还是那个茶馆,可是时代变了,已是民国时期。军阀们今天打你,明天你打他,连年混战;列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分一杯羹;老百姓民生凋敝,朝不保夕。爱国学生号召大家内除国贼,外御列强。八面玲珑的王掌柜在残兵流寇,地痞特务的骚扰压榨下勉强支撑着茶馆,坚持改良。
第三幕依旧是那个茶馆。北京城被日寇霸占了八年以后,老百姓好不容易盼到了胜利,可是又来了国民党和美国兵,政治空前黑暗,日子愈加艰难。而王掌柜的改良梦最终也没能救得了他的茶馆,他自己也被逼上吊‧‧‧
“茶馆”三幕里把“裕泰”茶馆作为社会缩影,由小见大,用讽刺的幽默艺术手法,反映了人生百态,人生无常的情境,剧中各人物都有着鲜明个性和生命力,如八旗破落子弟的常四爷,积极推动实业救国的秦爷和地痞流氓的刘麻子等众生相。
这部话剧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被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曹禺评价“茶馆”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我身在台下,也能感受到台上七十多位演员的落力演出,有时光倒流到那光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