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和他的辩证法
(2023-07-14 15:42:23)
标签:
黑格尔
辩证法
哲学
政治思想
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分别是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理想主义哲学传统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康德在政治理论上贡献最大,那么黑格尔在辩证法上独占鳌头。
辩证法是由逻辑学和修辞学组成。比较而言,修辞学的严谨程度远不如逻辑学。正是古希腊诡辩主义者对修辞学的滥用直接导致了正直的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被判有罪而被处死。在《大逻辑学》中,黑格尔指出,虽然辩证法构成了科学进步的动人灵魂,但辩证法作为思维和认知的手段必然陷入对自身的否定,必然陷入矛盾之中,从而形成人类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黑格尔用辩证法分析人类历史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辩证法以及人的意识一样,构成三角形的三个边,都是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思想运动的结论。即从肯定到否定,然后是批判性的更新。如此地循环上升。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的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观。
尽管黑格尔的哲学著作篇幅浩大且内容深奥,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主题往往与柏拉图的洞穴主题和康德的绝对道德准则相联系。所以,想快速和准确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首先要了解柏拉图和康德的对应主题以及他们由此建立的哲学概念或对应的范畴。
柏拉图在其撰写的对话《理想国》中率先引入了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的重要作用是让我们发现人类智力的状况,培养自己的理解力,区分洞穴寓言中不同层次的现实,并引导人们获得宇宙中最高的智慧。对于黑格尔来说,他认为自己建立的辩证法是一种产生自身对立并解决矛盾的思想运动,这种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论,不仅可以解释一切哲学思想,而且可以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指南。
柏拉图的洞穴寓可帮助我们理解黑格尔于1807年出版的《精神现象学》中的辩证法:一方面,人类的灵魂在洞穴中以柏拉图式所说的方式上升,从最低层次的知识到可理解的世界,即从图像知识、事物的知识、数学对象的知识、形式的知识到最高的善的知识;另一方面是黑格尔对人类意识演变的具体描述,从确定的感觉、认知、理解、自我意识或理性,最终到获得的最高智慧。简而言之,黑格尔就是在把人的灵魂从洞穴中上升的过程历史化。如果我们思考科学研究的过程,那么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不断反复循环的上升,逐步接近事物本质的认知过程。
康德基于人类的社会属性,即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提出了人类在行为上的绝对道德准则。即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建立在他们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指服从于绝对的道德准则或共同的意志的义务)在每个人身上都是统一的。人的权利和义务构成了康德政治理论的基本框架。
从康德的绝对道德准则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黑格尔在1821年出版的《权利的哲学要素》说的结论:国家是绝对理性的。因为它是共同意志的现实产物。一旦这种意识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同,那么每个公民就在特定的自我意识中拥有这种共同意志,具体表现为社会每名成员在行为上遵纪守法的理性特征。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为精神,德语的专用术语为Geist,英语为spirit,
可以理解为人的个人意志和共同意志的统一体。通俗来讲,“所有有意识的个人享受的那种理性的生活。”黑格尔认为:用辩证法去分析人类历史或历史的重要事件主要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历史是人类精神最高形式的表达,
在每个阶段呈现的具体形式是各个民族的精神,具有伦理生活、法律、艺术、宗教和知识的基本特征。人类的精神有一种无限的渴望和不可抗拒的冲动以达到历史各个阶段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精神层面逐渐趋向拥有或获得最高的智慧和普遍的真理;才能从早期的微小进步发展到重大发现,最后达到人类对社会和大自然的完全理解的状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