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绝对道德准则
(2023-07-07 15:39:28)
标签:
康德
德国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
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出生于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时代。这场由知识分子发起的运动,在德国,其被称为“Aufklarung”,在法国,其被称为“siecle
des luminieres”。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在这场运动脱颖而出:除了康德之外,德国的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和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法国的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和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苏格兰的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和英格兰的乔治·伯克利(George Berkeley,1685-1753)。
康德的政治思想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他在1784年的《柏林月刊》(Berlinische
Monatschrift)的一篇文章对什么是启蒙运动做了自己的解读,他认为,这场运动在某种程度而言是“不成熟个体的兴起”。与此同时,康德也被视为德国浪漫主义(Romanticism)传统的杰出代表。这种浪漫主义是与文学、音乐和视觉运动相关的一场运动,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回应。此外,康德还是德国理想主义(German
Idealism)传统的代表人物。这种思想传统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正因为如此,康德的政治思想受到上述三种思想传统的影响。
与同时期的欧洲其他思想家相比较,康德的政治观点更具独特性,特别是构成其政治理论基础的绝对道德准则的概念。绝对的道德准则(Categorical
imperative)是康德 在1785 年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中引入的新概念,它也是是一种评估行动动机的方法。
其最初的表述是相当闻名的:“仅根据该格言行事,同时您希望它成为普遍法则。”(Act only according to that
maxim whereby you can at the same time will that it should become a
universal law.)
通俗来讲,绝对的道德准则是指我们所作的事情或所遵循的行动准则,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有效的,不仅适用自己,也适用于他人。其有些类似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中的道德格言,它与假设的道德准则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必须喝点东西来解渴”或“我必须学习才能通过这次考试”都属于假设的道德准则,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目标都是单纯从自己的欲望或利益出发。
歌德提出的绝对的道德准则让人意识到个人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既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或义务。比如不许盗窃作为绝对的道德准则既是自身的责任,也是他人必须遵守的责任。康德认为,偷窃是不可接受的。
因为如果我从你那里偷东西,那么其他人也可能会从我这里偷东西。因此从别人那里偷东西的格言不能变成普遍的格言。或者说,不容许偷窃是绝对的道德准则。
按照康德的说法,绝对的道德准则可分为个人的完美责任和不完美责任,像不容许盗窃就属于完美的责任。康德举出不完美责任的例子是培养自己的才能。这样的责任不像完美的责任那么强烈,但是仍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如果你没有完成不完美的责任,你不会受到责备。但是你完成了,你就会受到额外的赞扬。因为你已经超越了基本职责并承担了额外的责任。
康德的绝对道德准则是建立在人的两个基本属性之上,一方面是人的自然的占有欲望,比如吃与喝;另一方面是人的社会属性,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也就是说,个人的消费或个人对财产的占有或个人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没有这样的服务,人类社会是不可能生存或繁衍的。因此,康德所说的绝对道德准则突出强调的是人拥有的(自由)权利是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分不开,因此它成为了德国最重要的立法原则。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