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在美国 |
美国白宫让人“击鼓鸣冤”
姚鸿恩
击鼓鸣冤来自汉代故事。刘邦登基不久,其一侄子在京城路上公然调戏少女苏小娥。被挨了一个耳光,欲用棍打杀小娥,被一大汉挡开。皇侄随从举剑刺向大汉,大汉闪开,结果皇侄中剑身亡。随从谎报大汉杀了皇侄,大汉被收监等待处死。小娥无法进入金銮殿,于是在外猛击小鼓,连呼冤枉,惊扰了刘邦。小娥得以借机申述,为大汉雪冤。刘邦得知真相后,特下圣旨,命各级官署大门必置钟、鼓,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藉以显示便民、德政。
本文说的白宫让人“击鼓鸣冤”,并不是说白宫门口真有钟鼓。但白宫确实有条让百姓“直达圣听”的渠道。美国原本就号称民主自由,所以申诉途径多如牛毛。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为彰显其变革理念,经过筹备,于2011年9月22日开始,在白宫网站上开辟“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专门窗口,公开召唤“我们政府里你的声音”(Your voice in our government)。白宫设窗口,是为了“给所有的美国人一条参与政府对他们重要的议题的途径”(Giving all Americans a way to engage their government on the issues that matter to them)。
任何人,只要13足岁以上,即可向白宫政府发出自己的声音。使用非常简便。先查找是否已经有人发布与你的问题相关的请愿,若有,加上签名(find a petition related to your issue, and add your signature)。若没有,那就启动一个新的请愿(start a new petition)。如果请愿符合签名的“门槛要求”,行政部门就会审读你的请愿,白宫会作出反应。(If a petition meets the signature threshold, it will be review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and we will issue a response.)
目前,这个“门槛要求”是:在发布你的请愿后,30天内赞同的签名达到10万个。你便进入门槛,白宫必须作出反应。
如前所说,美国申诉途径多如牛毛,所以在白宫窗口上提出的请愿,都不是个人遭遇的不公。今天(5月6日),我查看了一下,签名最多的请愿依次是:
从法律上确认韦斯特布路浸信会是个仇恨团体(Legally recognize Westboro Baptist Church as a hate group)。
马来西亚的民主危机:马来西亚大选中外籍工人受雇用以欺诈选举(Democracy crisis in Malaysia: foreign workers were employed for fraud voting in Malaysian General Election)。
呼吁国际社会促使全面重新计算委内瑞拉的总统选举的票数(Call up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urge that a full recount of votes be done in Venezuela'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第四条竟然是有关中国的一个案子。要求调查中国一个著名的下毒谋害案的主要嫌疑人,并将她驱逐出境。据请愿说,该嫌疑人名字改为“茉莉”(Jasmine)。1995年下毒案发生后,1997年,嫌疑人被警察调查,但后来案子神秘地不了了之,随后嫌疑人用欺诈婚姻方式进入美国(entered USA by marriage fraud)。
此请愿是5月3日发布的,短短几天,签名数字迅速上升,在我发此博文时候,已经超过12万5千,成为排名第三的请愿了。超过10万,按照白宫的规定,白宫必须回应。如果中国能够配合的话,重新调查,也许有望使得多年疑案真相大白。这其实对嫌疑人来说,未必是件坏事。若真是无罪,正好借此重新调查的正式法律程序,为自己彻底洗刷无形的“黑锅”。若真是有罪,也可借此卸掉心灵上沉重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