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
(2016-06-25 18:33:19)《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
(一、)概念界定:
(三、)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一)研究策略
1.教师要善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好奇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引出另一些问题。
(二)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2、 研究实施阶段
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3、
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
四.
1.教师确立了数学新课程的先进理念,提高了数学课程实施的水平。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研究中教师坚持了“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每个学生收益,体现出教师科学的课程观念和先进的课堂学习方法;(2)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带来了问题意识培养和教学方案设计水平以及授课水平的提高;(3)因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随之提升了教师综合评价教学工作的水平。
2.学生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更加浓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更加丰富,适应社会能力更加增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研究的价值取向,注重激发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苦与乐,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教师增强了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意识,提升了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是教师应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正确教学思想和理性思辨能力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因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内化应用理论,不仅增强了实践反思意识,掌握了科研方法,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这些收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4.提高了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数学教师团队优势日益明显,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经验共享,虚心接受专家指导,发挥了团队合作研究、共同提高的优势,使学校数学课程呈现活力,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生机勃勃,促进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对照课题研究方案,我们基本达成了目标,但仍存在一些困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去思考、研究。
1.研究的视角还不宽,限于课堂、学校和学生生活,囿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对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因素触及不多。
2.研究的对象还不广,形成的大多是些普遍性的认识,实践成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强,还没有能形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不同个性学生实际的具体实施策略等。
3.研究的主体还不全,教师的自身因素对问题意识培养的影响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提高教师问题意识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