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读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长篇小说《日蚀》,缘于采油五厂一位小说作者的推荐。网上搜寻,才知道斯蒂芬•金是《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作家。以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网购《日蚀》一探究竟。
这一看不要紧,从去北京的高铁上开始,到离京前几小时,3天多一点,读得放不下。
斯蒂芬•金被誉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我看到的却是他的与众不同。

《日蚀》的与众不同,远比所谓的惊悚有意义。
一是叙述手法的与众不同。整部小说由主人公一口气讲完,且说得头头是道引人入胜,特别是悬念叠加的情节,很有吸引力。
二是小说语言的与众不同。说话幽默风趣之外,语言准确有新意。比如写她遭到生父伤害的女儿两眼无神,“看她的眼睛就像看一栋房子的窗户,而这房子的主人临走时忘了拉下窗帘。”空洞的眼神,这样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再比如写女儿紧抓母亲的手,“她一直没有放开我的手,我们说话的时候,她一直死死地握着我的手,第二天我的手还有淤青呢!”
三是悬念设置的与众不同。作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以主人公的感受,特别是心理变化,来设置故事的悬念,且环环相扣险象重生。读者只能一口气往下看,这种写法有意思。
四是塑造人物的与众不同。《日蚀》的人物并不多,却各有个性。比如对人渣丈夫的性格描写,通过衣食住行特别是喝酒的细节刻画。再比如对女雇主的性格描写,包括6个衣夹、动不动开除女佣、歇斯底里对每一个甚至长篇大论的屎尿不能自理等,使这个“巫婆”活灵活现。当然,还有主人公自己,在各种悲惨遭遇下的顽强不屈和累累反抗,还有在突起如来的成功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等等,都值得学习。

译者在后记中写道:“斯蒂芬•金”在《日蚀》中道出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也写出她们的坚强。最重要的是,他同时还让读者了解到,世界上最恐怖的其实不是黑暗地狱,而是奸诈人心。
读《日蚀》,读到诸多差距。比如我们写的人物,总是不够准确,包括设置的悬念,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特别是对受到压抑的女性心理描写,多是隔靴搔痒。
当然,在3000万美元遗产的处理这一节,作者有些夸大了。一个勤勤恳恳省吃俭用的六十多岁女人,这笔钱数目太大,能吓死人。最后即使匿名捐献,也无法彰显人物个性。设置一二百万,也是百万富翁,也许对人物形象更有帮助。
读《日蚀》,对工作生活包括写作,都有意义。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日本作家平野启一郎也有一部《日蚀》;据说作者23岁凭该作获得第120届芥川奖,被誉为“三岛由纪夫转世”。
芥川龙之介是我喜欢的作家,年轻时也迷恋过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应该找这部《日蚀》看看,感受一把平野启一郎的小说功力。
2021年9月24日晨于北京•北医三院对面友投快捷酒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