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斗如灯

(2021-03-19 12:04:37)
标签:

《北斗》

文学期刊

150期

纪念文字

分类: 散文

                               〔散文〕李建学

 北斗讲述着中国故事。

 儿时听奶奶说古今,在满天的星晨中仰望北斗,曾把这组明星当作天神。

 小学时看过一部叫《北斗》的电影,上下两集,说的是刘志丹在陕北闹革命迎接中央红军的经历。后来幸遇庆阳地区的文学刊物《北斗》,成就了我的写作。

北斗如灯
    北斗,北斗七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组星辰除了发挥过星象预测的作用,更多的是民族的星斗崇拜。在道教文化中,还把北斗星神话成了信仰。

 现在说到北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就是说,古往今来,北斗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犹如希望的灯火,照耀着中国人的奋斗征程。

北斗如灯
    反映革命历史的电影,彰显陇东老区特色的文学刊物,包括卫星导航系统,都是这种象征意义的生动诠释。

 1988年秋,头一回远离故乡;从天水东部山区来到泾河之滨的长庆石油学校,在姚义老师的“写作”课上看到了《北斗》杂志。接下来的两年,几乎每天都要泡读书馆、坐阅览室,《北斗》是最喜欢的刊物之一。

 喜欢《北斗》,缘于亲近。刊物所发表的文学作品,大都是熟悉的农村题材;学生时代的期盼,就是能在《北斗》上发表诗文。

北斗如灯
    1995年有了小家,在庆阳老县城(庆城)的陋室里,开始学着写小说。最先投稿的两个刊物,就是《北斗》和《长庆文学》。出身农家的我,情感在乡村,所写的粗浅文字,更适合《北斗》这样亲情的地方刊物。1996年,《北斗》在第四期刊发了短篇小说《炕眼邻家》,把我从一名虔诚的读者,变成了追梦的作者。1999年《北斗》第一期,头条刊发了我的短篇小说《郁子》;责编是作家贾治龙,标题题字是后来享誉全国的书法家张改琴。

北斗如灯
    在庆阳的那些年,通过《北斗》,结识了当地的一些作家诗人,让我对文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油田指挥机关和科研单位搬迁西安以后,猛然从一个地地道道的甘肃人变为“陕西人”。离庆阳远了,却没有离开《北斗》。记得摄影家徐志武有一次从庆阳市开会,捎回来《北斗》期刊;当时我出差在外,他就插在防盗门的铁框里。

北斗如灯
    后来因为两地分居,特别是带女儿上学,差不多十年没有写几篇像样的文字。
有些日子不见《北斗》了,再次见到新版的《北斗》,则是久违的心动。北斗如灯

 2016年,《北斗》第二期刊发了“李建学短篇小说二题”(《驴事》和《内伤》)。2017年,作家申万仓在《北斗》第二期编发了我的系列散文《故乡的炊烟》;这个由《薄竹》、《銮铃》、《打麦场》、《社火》和《荠菜》5篇组成的11000多字长文,把我的乡情,延伸到远方。2020年,《北斗》夏季刊发表了我的短评《<</span>疳娃娃>之我见》;这是读《北斗》上马宇龙短篇小说后,即时写的笔记;他的小说写了石油开发对陇东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而我的写作正好在石油与乡土之间留恋。北斗如灯

 近些年,通过庆阳的一些作家朋友,经常能见到《北斗》,也把这本朴素的刊物推荐给科研技术人员传阅。让他们加深对老区文化的理解,因为“陇东是长庆油田的根”。北斗如灯

 适逢《北斗》创刊36周年,这份亲情的文学刊物即将出满150期。回顾走过的路,《北斗》在起点处微笑。北斗如灯

 写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漫漫长路,感恩有《北斗》默默相伴。作为油田的业余写作者,最先从《北斗》和《长庆文学》这样的刊物走出来,一步步走上《飞天》和《地火》,再走到周边省区。至于走向全国,路还很长。《北斗》把娘家人的鼓励与嘱咐,写在油墨香处。

北斗如灯
    《北斗》如灯,挂在高天。把希望之星,种在人间。

                              

2021319日晨于西安•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烧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