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今古奇观》是明末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集。
《今古奇观》全书四十卷(篇),为姑苏抱瓮老人编撰。其中选自冯梦龙“三言”29篇,即《喻世明言》8篇、《警世通言》10篇、《醒世恒言》11篇;选自凌濛初“二拍”11篇,即《初刻拍案惊奇》8篇、《二刻拍案惊奇》3篇。编者对各篇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加工处理,以“白话”小说形式刊行于世。
据说《今古奇观》是我国最早且选录最好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有关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状况,曾藉此在民间传播。
《今古奇观》如同散文选集《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流传广泛,影响巨大,早在十八世纪就传到了欧洲。
《今古奇观》的遴选标准有四条:“一曰著果报,二曰明劝惩,三曰情节新奇,四曰故典琐闻,可资谈助。”
《今古奇观》为后世展示了一幅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画卷,反映了人们在道德、行为、性格、心灵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情感冲突,艺术创作价值极高。一是暴露了官僚、地主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嘲讽了上层贵族的贪婪与残暴,揭露社会矛盾;二是相当一部分作品以男女婚姻为题材,反对封建礼教,打破门第观念,主张婚姻自由,弘扬爱情;三是讴歌信义,肯定一诺千金和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四是真实再现了市民阶层的庸俗生活,历史存在感比较强。
整个二月份,因为膝关节滑膜炎,经常要靠在床上烤电。过程中,再读这部搁置多年的藏书。
2008年国庆假期,利用被评为研究院劳动模范的奖励政策,带着媳妇和女儿到沪杭一带去旅行,习惯性地选购了这部古朴典雅的新书。上下两册,上海古籍简装版,之前翻阅过几篇,一放竟然十多年。
至于《三言》和《二拍》,学生时代早就读过了。那时候注意力在所谓的“xiangyan”情节上,对其中的很多篇章印象模糊。再读《今古奇观》,读出了小说的本意。
巧合的是读到第三十六卷《十三郎五岁朝天》时,窗外正是2021年的上元夜。灯下重温宋代京城的元宵盛景,被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描写触动。
纵观《今古奇观》,大大小小八九十个故事,各有各的特色。这种古典小说的体例,多为前面讲一个小故事,后面再引出一个大故事。四十个篇章,最少八十个故事。有的篇章甚至讲两个小故事才切入正题,这些故事充满市井生活情趣,颇耐读。
读《今古奇观》,当然不能指望那些因果报应特别是“必报”的快意就能实现,却必须学习小说向善的良苦用心。有些故事堪比《聊斋》,连鬼魂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何况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人。
读《今古奇观》,对这种传统的讲故事方式有了新认识。凡是前面埋有伏笔的叙述,后面一定有所交代。特别是人物命运,都有来龙去脉,都会随性格变化发展。让现代人耐不住性子的是叙述节奏缓慢,比如其间的古诗词,即使借助手机即时查阅注解,也读不快。这样的老古董,吸引不了“九零”后小青年。
读《今古奇观》,让我对当下的精短小说写作有了一些思考。写人物命运,讲好时代故事,必须贴着生活的本真来写,必须生动有趣且发人深思,才可能拥有读者。
读《今古奇观》,我发现不一定非要硬着头皮去苦攻那些所谓的外国文学名著。喜欢了就读,不喜欢的别勉强。人生苦短,能把母语的古典文学读到位,已经十分不易,何必求全。
读过《今古奇观》,应该写一点探索性的短篇,学习古人构建故事和表达思想的方法,磨炼自己的写作,丰富个人的语言。


2021年3月4日晨于西安•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