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

标签:
统万城匈奴历史文化长篇小说 |
分类: 散文 |
位于靖边县城东北58公里处的统万城遗址,是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国都。
统万城建成于公元418年,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历史上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据说已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
熟悉统万城这个名词,一是缘于研究院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图,还有长篇累牍的科研报告,经常看到这个地名。二是陕西作家高建群几年前写出的长篇小说《统万城》,只是没有时间读。
这次到靖边住的酒店,一楼大厅就悬挂着统万城遗址油画。篮球赛闭幕以后,我们一行4人租车去了统万城,实地感受历史的沧桑。
统万城遗址在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则村边,位于无定河畔,因仅剩的几段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因此城为赫连勃勃所建,又称为赫连城,已有1598年历史。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统万城被攻克,此后很长时间设置为统万军镇。
发掘的资料显示,统万城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西城为当时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垣外侧建马面(城墙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的矩形墩台),四隅角楼的台基用加宽作法。城内中部偏南有一长方形宫殿建筑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纹方砖。郭城南北垣情况不详,东西垣相距5千米。虽然是一处残存的遗址,统万城对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的赫连勃勃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立了大夏国。413年,赫连勃勃派叱干阿利为主将,集中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命名“统万”。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
统万城自北宋初年被毁以后,废弃已逾千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风雨流沙侵蚀,还有地震造成的裂隙断裂,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使城池遗址破坏严重。作为普通游客,在这里几乎看不到所谓的历史文化。
高建群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统万城》,描写了匈奴这个曾动摇过东方农耕文明根基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根基的古老游牧民族如何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故事。同时,描写了佛教进入中国,汉传佛教得以确立的一段历史。小说通过匈奴末代大单于赫连勃勃的传奇一生,写匈奴民族的唯一都城统万城的筑城史;辅助写西域第一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一生,叙述其自印度抵龟兹国,再羁留凉州城,最后抵达长安草堂寺,演绎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故事。小说叙述了五胡十六国时代280多年烽烟四起的战乱,被誉为一部有关杀戮与悲悯的草原帝国史诗。
早年读过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喜欢他的小说集《大顺店》。至于近年比较火的长篇《大平原》和《统万城》,未及谋面。
统万城繁华过500多年,历史文化意义重大,集中反映了匈奴民族与古城的兴衰,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及其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及其农耕文化的交融。
统万城遗址处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位置,沿无定河向西十余里就是内蒙古南部边界著名的巴图湾水库。离开统万城,到巴图湾钓鱼未果,远远地欣赏了荒漠深处的一汪绿水。转道南返靖边,有一大半路程行走在乌审旗的河南乡。沿途大片的机械化灌溉农业基地,成排成行的砍头柳,期间不乏水草丰美的牧场。无定河南岸的这个农牧乡镇颇有名气,长庆油田第三采气厂初建的时候,几十个人就在这个乡搭起炉灶。朋友写过反映苏里格天然气开发的长篇报告文学,多次提到河南乡,原来这里平坦广阔,很适合骑马奔驰。
就要离开靖边了,今天上午11点的火车。感谢篮球,让我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