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唐将星闪耀时

(2011-11-19 08:39:09)
标签:

苏定方

吐蕃

阿史那社尔

回纥

高仙芝

分类: 煮酒论史

    大唐是中国历史最辉煌的一段时光,许多人为之魂牵梦绕。盛世不仅需要贤相辅佐,也需要良将护航。唐朝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尤其不缺乏经世之将才。不过,最让国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威风八面的外战英雄。

一,纵死犹闻侠骨香_王忠嗣 
    开元时代,唐朝继贞观时代之后的又一大盛世,文治武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如果说姚崇、宋璟、张九龄是这一时期贤相的样板,那么王忠嗣、李嗣业、张守珪无疑是这一时期名将的典范。

    王忠嗣年少时,经常轻骑出塞,孤身对敌。唐玄宗怕他阵亡,将他召回长安,后来委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初出茅庐第一战是玉川战役,当他获知吐蕃赞普在玉川检阅军队后,亲率300骑兵星夜出击,斩首千人,俘获牛羊牲口无数。此战堪比霍去病800骑兵夜袭匈奴那一战,两人都是18岁,都是长途奔袭。北伐契丹是王忠嗣第一次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他亲率十万骑兵出雁门,在桑乾河和契丹联军遭遇,三战三捷,契丹36部尽数投唐。在天宝年间,王忠嗣依然红得发紫,行军千里增援小勃隶,在青海湖大败吐蕃,两个吐蕃王子战死,重要战略盟友吐谷浑降唐,还大胆提拔了青年将领李光弼、郭子仪等中兴名将,有力地拱卫了大唐安全。王忠嗣只活了45岁,他的过早离世,对唐王朝而言,无疑是个重大损失,对唐庭后来平定安史之乱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谁羡当时万户侯_刘仁轨

    刘仁轨虽为文官,但在古稀之年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在白江口打赢了中日交战史上第一仗,同时成为“中国第一抗倭名将”。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他彪炳史册。

    在白江口海战中,唐朝水军为7000余人,战船170艘;倭国水军万余,战船1000多艘。倭军虽在数量在多于唐军,但唐朝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所造海船以形体高大、性能良好著称于世。刘仁轨采取疲敌之策,先抢占有利位置,列战船于白江严阵以待。四战四捷,焚毁倭军战船400多艘,还击毙了倭将朴市田来津,唐军大获全胜。这一惨败在日本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惧怕唐军进攻本土,日本天皇在国内修筑了4道防线,以备唐军。在有唐300年间,日本遣唐使络绎不绝,就是这个原因。

三,独任朔方无限功_郭子仪

    提起郭子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醉打金枝》这出戏。说到他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和大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独任朔方无限功”是杜甫对郭子仪的评价。平定安史之乱是奇功一件,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唐后期各地军阀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唯独对他毕恭毕敬。

    郭子仪武举出生,戎马一生,他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联合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公元763年,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进犯关中,郭子仪用四千人以虚击实,让吐蕃占领长安仅十三天后就仓惶逃走;公元765年,吐蕃、回纥等几个民族联合三十万大军深入唐内境,郭子仪让一万人驻守泾阳,而自己孤身前往回纥军中,反间回纥成功。吐蕃大为惊慌,连夜退走,唐军跟踪追击,在甘肃境内大破吐蕃。除此之外,藩镇悍将也对郭子仪鞠躬如仪,藩镇田承嗣就曾说过,“我的膝盖很久没有跪人了,今特为郭令公一跪”。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不倒,堪称一大奇迹。诗人杜牧专门为郭子仪写过一首诗:“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始终郭汾阳。”                         

 四,黄沙百战穿金甲_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最有争议的名将,但说到他的能力,恐怕只有一个李靖在其上。作为“玄武门九将”之一,侯君集最大军功有两件,一是平定吐谷浑,二是攻下高昌。可惜晚节不保,没有取得更大战功。

    平定吐谷浑,虽说主帅是李靖,但是大军到达鄯州后,侯君集献了一计_趁敌人尚未行险,派出精锐部队,轻兵简从,长途奔袭敌人。李靖全盘采纳了这一计策,行经两千余里,在黄河河源一带亡了吐谷浑。至于高昌一战,侯君集是全权指挥了。高昌距唐朝7000里之遥,而且都是沙漠,唐军投入兵马15万,难就难在水源补给问题。当契苾何力率领3000唐朝前锋冲出死亡沙海时,高昌守军被吓了个半死,在他们面前,这些骑兵由于长期在大漠中煎熬,几个月没有梳洗,人和马浑身上下都是尘土。由于在大漠中煎熬了半年多,唐军将士将全部怨恨都加在敌人身上,蓬头垢面得吼叫着,如同一群魔鬼一样扑向碛口城。高昌守军从来没见到过这种阵势,顷刻间丧失了斗志。若不是契苾何力及时制止手下将士,1000多守军将全部被屠俘,高昌王麹文泰吓死了。高昌国灭亡了,22城并入大唐版图,唐太宗在哪里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五,汉家飞将下天来_李愬

    唐朝有不少好皇帝,譬如创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打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营造“大中之治”的唐宣宗等等。不过,提起中兴之主,自然要数缔造“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在他统治期间,任用贤能,唯才是举。李愬雪夜袭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简直就是奇袭战的典型,被当作战例样板,千古流传。

    通过名相裴度保荐,李愬到任唐邓节度使后,安抚军心,积极备战。在装“怂”半年后,他接连诱捕收降敌军重要将领,要降将在帮他打仗。通过丁士良而擒吴秀琳,通过吴秀琳而擒李佑。在冻死人的大雪天里,李愬用李佑之计,带着3000敢死队出其不意,趁着吴元济全力对抗屡战屡胜的李光颜之际,一夜奔袭百余里。由于此举过于匪夷所思,但正因为太意外,以致唐军进入吴元济“外宅”,淮西军尚“晏然无知者”。从而一举擒获首恶吴元济,蔡州叛乱就此平定。一战平定淮西,群臣纷纷上表要求勒石纪功,唐宪宗就让韩愈撰写碑文,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平淮西碑》。诗人刘禹锡写了著名的《平蔡州》:“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六,将军三箭定天山_薛仁贵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通过《薛仁贵征东》等小说了解薛仁贵的。在这些评书中,薛仁贵是神一般的人物,后来在描写他儿子薛丁山、儿媳妇樊梨花之时,作者又把他加以弱化,用来衬托他儿子的能力。其实,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薛丁山、樊梨花、薛刚等人,他倒是有个儿子叫薛讷,也是彪炳史册的大将军。在我们印象中,和卫青、霍去病、狄青一样,薛仁贵也是奴隶出身的山西人士,也是“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代表人物。

    在天山之战中,回纥铁勒聚兵10余万人,派出10员大将阵前挑战,薛仁贵连发3箭,敌人3员将领缀马而亡,唐军趁势掩杀,生擒铁勒首领叶护3兄弟,13万回纥大军不战而降。不过薛仁贵害怕有变,把他们全部坑杀。尽管成为后人难以原谅的一大污点,但薛仁贵让对唐边境威胁达数十年的铁勒族在不到一个月就马上衰败,可以说是古代将军唯一一位,唐军中纷纷传唱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那种震撼是显而易见的。在扶余川遭遇战,薛仁贵用2000人对敌10万人,斩杀2万余,败退7万余高句丽,40多座城市闻薛礼之名直接投降。当远征雁门之战时,薛仁贵已经69岁了,以1万余破敌10万,完成人生最后一击。即便是青海大非川之败,以3万对敌40万,照样使敌人损失惨重,最后仍然能让对方同意罢兵议和,这已经是奇迹了。

七,汉家大将西出师_李靖

    在很多人的心中,李靖是个半人半神,他是“五花阵”的发明者,经常以文学形象出现。在《虬髯客传》中带着红拂夜奔,成了“风尘三侠”,在《隋唐演义》中成了算命道士,几乎成为“活神仙”。他不仅有《与李卫公书》传世,并且交了几个弟子,贞观名将李、李道宗、薛万彻、阿史那思摩等人都受过他教导,甚至高宗武后时代几大名将,苏定方、裴行俭、王方翼都是他一脉嫡传,这在其它朝代无法想象。

    李靖最为经典的战役有两次,一次为征东突厥战役,一次为征吐谷浑战役。征东突厥战役,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李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3000铁骑在风雪连天的腊月夜袭阴山,迂回穿插千里,直导突厥老窝,此战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一奇迹,那就是两强相遇,一强被突然歼灭。中唐诗人卢纶那首《塞下曲》堪称这一经典画面的最好诠释_“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至于灭国吐谷浑一役,则是更经典了,李靖让几十万唐军硬是从青海甘肃交界的狭窄小路穿越过去,从对手身后发起攻击,一举将其歼灭。盛唐诗人王昌龄曾赞颂此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鏖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此战基本打通了中国进军西域的道路,自五胡乱华200年来,中国军队再次进入西域。

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_苏定方

    苏定方是千古名将,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隋唐演义》偏偏颠倒黑白,把他设为反角,相继杀害罗成父子,而且苏罗两家苦大仇深,恩怨纠葛了几世,这也成为后人误解苏定方的根源。其实不然,苏定方不论武功、战绩、品行,均远胜于“隋唐十八条好汉”,东伐西讨,南征北战,无疑是一位外战英雄。

    苏定方从小以勇猛闻名,一生用兵如神,尤其善于以少胜多。贞观四年,听命于兵部尚书李靖,长途奔袭东突厥,大获全胜;公元657年,苏定方成为伊丽道行军总管,“攒槊外向”,杀得西突厥一败涂地;显庆四年,西域思结部酋长都曼胁迫疏勒、硃俱般、葱岭三国反叛大唐,苏定方奉为安抚大使,长途奔袭都曼驻地,“葱岭以西悉定”;显庆五年,苏定方被任命为熊津道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余人攻下百济,并入了大唐版图。苏定方病死后,高宗下诏赠为幽州都督,后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苏定方榜上有名,“所食实封,并依旧给”,显示了官方对苏定方的一贯看法和评价。

九,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阿史那社尔

    异族名将是唐朝的一道风景线,比如哥舒翰、李光弼、契苾何力、黑齿常之,但说到唐朝皇帝器重,当属阿史那社尔。李世民不仅委任左骁卫大将军,还把“毕国公”头衔给了他,还让他镇守长安城最玄的玄武门。

    阿史那社尔是突厥酋长,每战却能冲锋在先,实在是难能可贵。在李世民远征高丽“驻跸之战”中,他冲锋在前,身上屡次中箭,他拔出箭头,不下火线;在大败薛延陀后,他一跃成为外交部长兼国宾馆长_鸿胪卿;最漂亮一战是率领“大唐天可汗联军”开到天山山脉,一群“大杂烩”多国部队所向披靡,破处月、处密、占龟兹都城、大拨换城五座城邦、击退西突厥军队于碎叶川西、虏龟兹国王和贵族,押于阗国王入长安,700多城争相归附,疏勒、于阗、安国抢着犒军,大唐疆界又一次推到帕米尔高原和中亚。公元649年,唐太宗灵柩抬往昭陵那一天,中原汉人泪流泉涌,外族使节割发、划脸、伤耳为“天可汗”送行。阿史那社尔不仅毁容自残,而且恳求新皇李治,允许他自杀殉葬,为先皇守灵,做出后半生最像突厥人的一件事。活人给死人陪葬,这是匈奴人风俗。阿史那社尔用这种方式报答先皇,而且当时正处于事业巅峰期,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十,一生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_高仙芝

    高仙芝这个人,不但长得帅,而且充满传奇色彩。在开元中期,吐蕃与小勃律国背叛唐朝,周围二十多个国家响应。高仙芝奉命征讨,在长安募集八百阔少,直接长途奔袭,生擒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一战成名,被中亚誉为“山地作战之神”,史书上说有七十二国归唐,甚至还包括阿拉伯帝国,这应当是史书夸张了。但是,高仙芝威震西域,升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绝对是不争史实,新、旧《唐书》皆有记载。

    当然,高仙芝也不尽是完人,据说贪婪成性。除了女人,他什么都贪。史书上说他贪财,实际上,他更贪军功。吐蕃犯上作乱,灭国情有可原,他还顺道收拾了石国,下令屠城洗劫,终于引发了“怛罗斯之战”。唐军翻越了帕米尔高原,深入敌境七百里,以三万对敌二十万,战争前五天,竟然完全压制住了阿拉伯联军。在西方人眼中,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大败罗马军,成为了世界名将。不得不说欧洲人眼力见底就是比较浅,汉尼拔事迹放到中国一点都不稀罕,西汉卫青、霍去病比他强多了,大唐李靖、李勣更不用说,高仙芝再一次复制了这种壮举,也没见中国人吹嘘高仙芝是世界名将。事实上,在中国人眼里,高仙芝也就是二流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