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十年一剑
十年一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69
  • 关注人气:7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京如美人迟暮,开封古城摞古城

(2011-05-18 09:06:43)
标签:

宋徽宗

天波杨府

开封

东京汴梁

《七侠五义》

分类: 漂泊感悟

    火车缓缓驶进开封车站,轨道两旁肃杀而冷清,这一景象很难让人与大宋都城东京汴梁联系起来,当地人解释说这只是市郊,还没有真正进入繁华地段,这才心情稍安。

    取道大梁路,穿过大梁门,直奔龙亭而来。

    龙亭曾经是皇家禁地,在210年间是全国心脏。赵匡胤黄袍加身,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历史。东京城盛极一时,却随着“靖康之耻”神秘消失在历史中。关于大宋朝赵家那些事儿,开封人自诩三天三夜说不完。

    其实,开封就是东京,什么大梁汴京,什么汴梁汴州,统统是同一个地方。不管是《七侠五义》中那出“五鼠闹东京”,还是开封府那位“黑脸包公”,不管是《水浒传》中那段“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还是相国寺那些“泼皮无赖”……都讲述了开封曾经是一个经常有传奇故事发生的地儿。在那个橙色年代,聚集着各类英雄豪杰、风云人物。街市繁华,琳琅满目。达官显贵,鱼贯而出。如云仕女,穿梭其中……

    翻开《东京京华梦》,我们发现,开封第一次定为都城并不是北宋。早在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就在这里建都大梁,先后历经七朝,也算是个古都此后。历代统治者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可惜战乱纷争与黄河泥沙一次次将这座古城掩埋,还好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掩埋在泥沙深处的座座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这才有了一首童谣:“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开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

    与十三朝古都长安相比,东京缺少一些汉唐气息。与九朝古都洛阳相比,东京缺少一些魏晋风度。但是七朝古都东京城第一次打破坊里制,这一点无疑比西京长安、神都洛阳更前卫,也更有竞争力。东京城实行坊市合一,沿街可以开店,允许开放夜市,全城变成了一个敞开型大市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在城市管理上,北宋东京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警察和消防队,在当时分别叫“军巡铺屋”和“潜火队”。在各条街道之间,专门设有城市街道绿化隔离带,史学家说是“朱漆杈子”。为解决占道经营问题,官府除了在街道旁立“表木”作标志外,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为美化环境,保持空气清新,东京城有专门“环卫工人”,负责街道洒水防尘,每日收集各家马桶集中起来处理。每逢春季,政府还差人夫监淘城内外的沟渠,“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途如坏堤”(梅尧臣《淘渠》),以便排水、排污顺畅。

    据史书记载,大抵在北宋晚期某一天,翰林院画师张择端将一幅5米多长的画卷贡品,献给了当时皇帝宋徽宗。伴随着这幅绢本画作徐徐展开,汴京清明时节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这一派繁华景象,顿时展现在宋徽宗眼前。要说这位皇帝真是“太有才了”,瘦金体更是业界一绝,只见他用御笔在上面写下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从那一刻起,东京汴京繁华就定格在这一张泼墨丹青上了……

    一句话,也许人们可能不了解开封这段历史,但很少有人不知道包公、杨家将、花和尚倒把垂杨柳这些风云传说。也许人们没有到过开封,但肯定知道“师旷抚琴”、《清明上河图》、“五鼠闹东京”这些城南旧事。

    时光总把人来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潘杨二湖依旧碧波荡漾,当地人都说杨湖清,潘湖浊,老百姓总是喜欢用这种方式区别着忠良奸恶,而今却是潘湖不浊,杨湖不清了。昔日皇家威严,都已湮没在历史中。水泥钢筋堆砌而成的开封府、大相国寺看起来总是那么格格不入,天波府里穿着满清后宫服饰的游客们更是显得不伦不类。这样难怪,随着清宫戏不断泛滥,哪个景点不是如此?无论是唐都西安,还是宋京开封。

    唯一告慰是,中山路还是开封城主干道,在一千年前那可是东京城御道,虽遭七次水淹,但这条中轴线依旧没变,只是当年杨志卖刀那座州桥已被黄河泥沙深埋在地下,“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

    美景如此,何况美人乎,“骑马依斜桥,满楼红袖招”,这种日子让人无限向往。樊楼依稀在,可惜芳踪已逝。天下第一二奶李师师就在这里和宋徽宗相会,而宋江为让朝庭招安带着燕青就在这里夜访李师师。今天登上樊楼,唯有那首“少年游”依稀记得这段风流韵事:“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可是少人行。”

    一个人坐在鼓楼夜市,黯然神伤。人群熙熙攘攘散去,看来只有在梦里能回到大宋,回到东京汴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