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盛世,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代,说唐长安城是世界中心,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一种领导人叫“天可汗”,有一种留学生叫“遣唐使”,有一种权力叫调解国际纠纷,这就是大唐帝国。
一,让唐太宗犯昏的封德彝。
“蟪蛄宁与雪霜期,贤哲难教俗士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这首杜牧诗中,“贤哲”是指魏徵,“蟪蛄”则是比喻倒霉蛋封德彝。但就是这位倒霉蛋,硬是让明君李世民犯昏,并且被忽悠了近百年,直到这个家伙翘了辫子,太宗皇帝仍为其“废朝三日”,以示哀悼。
封德彝算不上隋唐风云人物,但却是旷世奇人。没有什么治国良方,却能左右逢源,几次改换门庭,却始终能够得到重用,从刀笔小吏做到了尚书右仆射。不过在他死后,还是有人向太宗皇帝揭发,说他其实拥护过太子建成。感觉自己受骗的李世民恼羞成怒,剥夺了封德彝谥号,使其斯文扫地。许敬宗作为《实录》撰写者,因为是封德彝死对头,借修史之便,挟私报复,造谣中伤。所以在史官笔下,我们看到了是一个小人封德彝。
二,十三棍僧救唐王是子虚乌有?
提起“十三棍僧救唐王”,简直是妇孺皆知。走进嵩山少林寺,在观音殿确实有一幅壁画,内容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大雄宝殿前面还有一块“太宗文皇帝御碑”,上面还刻有李世民御笔圣旨,他赏给少林寺耕地四十顷、水磨一具,还刻有昙宗、惠玚和志操等十三名棍僧法号。
相传李世民当年出师洛阳不利,被敌兵所擒,少林十三棍僧凭着高超武艺,将其救出敌营。不过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事子虚乌有。至于“救唐王”,根本是无稽之谈。李世民作为唐军主帅,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深入敌后。少林僧人是因为助唐有功而受赏,但并非是“救唐王”,而是“助唐军”,是“助”而不是“救”。再说李世民当时还没有登基,身份是秦王,“唐王”之说既显得含糊,也与历史常识不符。倘若真如电影《少林寺》那样,王仁则必须是一个武林高手,而且擒获过程中受到了他顽强抵抗。问题是这样假设没有多少可能性,擒拿王仁则可以智取,未必一定得力为,也不一定要少林寺僧人动手。
三,唐太宗在地宫披头散发之谜。
温韬盗唐陵是天意,曾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温韬生下时,刚好有一颗彗星划过天空,殒落在唐陵所在嵯峨山上。在星象家眼中,彗星是一个“贼星”,预示将有坏人当道,出盗贼。迷信者遂传,将给唐陵带来灾难的人物出世了。这个应该是附会之说,不过对唐陵来说,温韬确实是一个“贼星”。
温韬在关中当了七年节度史,唐帝王各个陵墓基本都被他挖掘了,无论是正史,亦或是野史,都有明确记载。他拿走了里面大量金宝。《新五代史》记载,温韬从昭陵墓道下去后,看见地宫规模宏伟壮丽,不异于人间。中门是正寝,东西厢房陈列着石床。床上石盒中有铁匣,里面全部收藏着钟繇、王羲之等人真迹。而郑玄素是温韬外甥,他也随同温舅舅一起进入昭陵,并记下了所见所闻。郑玄素看到李世民躺在棺材里头发散乱,头用玉架护卫着,十分惊讶。如果郑元素所言是实,如果是《新五代史》所记无误,这又将是一个不解之谜了。
四,唐太宗52岁暴死之谜。
有唐三百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至少5位是丹药中毒而丧命。唐太宗52岁服用神药,却未见神效,导致病情加重而死;中唐宪宗曾力图唐朝中兴,可40岁就因丹药中毒而亡;唐穆宗更是离谱,宠幸炼丹方士,30岁就一命呜呼;唐武宗服丹药中毒,脾气变得喜怒无常,30多岁就英年早逝;晚唐宣宗也是一位牛逼皇帝,有“小太宗”之称,但还是带着金丹之毒踏上了黄泉路。
在封建终身制体系中,皇帝经常是晚年昏庸,李世民也不例外。他不仅推倒了魏征墓碑,相继错杀了张亮、刘泊等宰臣,更是追求长生不老之药。他宠幸那罗迩娑婆,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200岁高龄,说是吃了他的丹药,可以在大白天飞升到天宫里去成为仙人。偏偏这番鬼话还真就打动了太宗皇帝,毫不迟疑地将药全吃了下去,结果七窍流血,当时就倒在了龙床上,成了中国历史上被“长生药”毒死的第一个皇帝。
五,玄武门是唐长安城第一道“玄门”。
看《旧唐书》和《新唐书》,甚至是《资治通鉴》,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就是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93年中,皇室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而且都在皇宫北门。玄武门这地儿不太平,大概是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一次最为著名,所以一般提到“玄武门之变”,若不特别说明,均指这一次。
第一次是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登上九五之尊;第二次是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五王政变,恢复李唐神器;第三次是太子李重俊斩杀武三思;第四次临淄王李隆基斩杀韦后。每次政变中,凡控制玄武门一方都胜利了,原因是玄武门是禁卫军驻扎重地,是出入内宫必经之地。在玄武门外设有两廊,宫廷卫军司令部驻在这里,控制了玄武门便可以控制内廷,而控制了内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从而控制中央政府,乃至整个国家。所以玄武门不是邪门,而是一个战略要地,一旦发动政变,谁占领这个宫门,谁就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
六,昭陵六骏参战卫国之谜。
昭陵六骏是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它们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骑过的几匹战马,个个身经百战,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宗皇帝营建昭陵时,让丹青宰相阎立本采用高肉雕法把它们刻在大青石上,陈列在昭陵祭坛上,以表彰其功绩。历经几百年,这些石雕灵气十足,雄风犹在。
相传在“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派叛将崔乾佑领着一队白旗军,势如破竹。唐军抵挡不住,眼看要遭惨败。正当危急之时,战场上狂风四起,又出现了一队黄旗军,面目峥嵘,作战凶猛,所向披靡。眨眼间,黄旗军不见了,叛军在惊恐中丢盔弃甲。而这一天在昭陵,人们则看到六骏马身上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原来是六骏显灵,前去参战卫国了。
七,昭陵神灯在九嵕山游走之谜。
昭陵是太宗皇帝灵柩所在,九嵕山规模何止容一棺,地宫埏道斜行,足有二百七十五丈,设了五重防盗门。穿越时空千年,逸闻轶事越来越多,诸如珍禽纷纷陪葬韦贵妃、李世民有没有枕《兰亭序》、魏征和徐茂公寻找凤凰祠风水等等。不过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还是昭陵附近那盏神灯。
每年农历五月,每到半夜就有一盏神灯从昭陵西面飞到南面,最后从南面飞回西面,来回往返一个时辰。据说神灯就是被尉迟敬德烧死在陵山西面皇城那个爱妃,这个爱妃非常钟情李世民,被烧死后,灵魂化为神灯,夜夜都要飞到长安城与李世民相聚,到天明时分又飞回皇城,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农历五月己巳李世民归天那一天。因埋葬时在白天,没有机会随李世民一块合葬昭陵。所以每年农历五月,她都要来陵山南面想与李世民相会。一千多年来,两人魂魄到底能不能相聚,不可知,但是这个传说在范紫东《乾州记》里有记载。
八,唐太宗是一个混血儿?
李世民胜任了“济世安民”重任,堪称一代明君贤主,但是身世之谜却永远湮没在历史中。根据《步辇图》留下来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显示,一代英主有着胡人血统,是受胡人影响较深的汉族人,或者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而李渊生母独孤氏、李世民生母窦氏、李治生母长孙氏都是胡人也应证了这一点。
说李世民是鲜卑人,原因大抵有三个:一是唐朝皇室胡人风俗,主要是父死子娶母为妻,唐太宗、武则天与唐高宗之间近乎乱伦,历史上杨贵妃也是一例;二是唐太宗东征西讨,几乎是戎马一生,特别是“玄武门之变”与“贞观之治”中,李世民判若两人,很大程度上是胡人血统作怪;三是昭陵显示了突阙习俗,不仅有14尊“蕃酋”雕像,还有“昭陵六骏”浮雕,这些可是鲜卑人风俗。当然,真相到底如何,恐怕要等到昭陵打开哪一天,DNA检测李世民遗骨也许能找出最真实的答案。
九,唐太宗和武则天七年不孕之谜。
李世民是食色不厌,性功能亦强。一生共有35个子女,但没有一个是武则天所生。在很多人看来,武则天老公是唐高宗,不过李治只能算她的二手老公。武则天第一任老公是唐太宗,他们有没有性爱关系是肯定的,但没有生育和怀孕记录也是实情,这件怪事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
应该说,武则天十四岁进入后宫,正值豆蔻年华,李世民也是春秋正盛,双方都有较强生殖能力,而且李世民在人生后期也有生育子女记录。但武则天在李世民身边过了7年,又是贴身“秘书”,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李世民根本就看不上她,对她没有“性趣”,只把她当作“秘书”来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