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由苏州图书馆分馆管理部策划开展的“‘千场阅推活动’家门口图书馆——走读研学”系列活动在树山分馆举行,8组家庭在导游小吴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树山分馆,体验初秋的树山风光和领略苏绣的魅力。
上午九点半,吴老师带领大家沿着竹林的木制栈道向山上出发,一路上给孩子们介绍树山的三大特产:翠冠梨,杨梅还有云泉茶。其中讲到杨梅的时候,说到树山出产一种独特的白梅,有独特的酸味,因为稀少,是当地十分宝贵的一种农产品。不少孩子们一路上也兴趣满满,不停地提出一些问题,吴老师对答如流。不知不觉,吴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一个四岔路口,接着就要拾级而上,开始爬山,去看山顶上的摩崖石刻“唯和呈喜”,这个图章最妙之处是中间一个口字为四个字共用,
也对应了四条路:唯乐路、和乐路、呈乐路、喜乐路。唯和呈喜,意思是唯有和和气气才能喜气洋洋,表达了树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树山的文化符号,是圆形篆刻图案,图案中4个字利用左右、上下结构,合用一“口”,又拼出一枚铜钱造型,是树山村民非常喜欢的摩崖石刻,与构建和谐社会内容不谋而合,被当成吉祥图腾布置在村里的各个角落。
下山后回到树山分馆,孩子们的脑海里还是刚刚满山的茶园,绿意盎然的竹海以及那个独特的“维和呈喜”的符号,乘着这股热情,孩子和家长们在陆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这次走读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苏绣团扇的制作。陆老师首先拿起一根彩色的丝线,穿针引线后拿起一个空白的团扇,团扇上有着“唯和呈喜”的底稿图案,老师将穿好的线头固定以后,执导学生和家长们苏绣中最简单的一种技法“切针”,接下来的一小时里,孩子们和家长埋头苦绣,自己动手绣制“唯和呈喜”的文化符号图案。孩子们在绣制的过程中变得专注,呼吸变得又细又轻,生怕绣错一点,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也会从旁进行协助,老师也在几组家庭之间巡视,及时帮助解决困惑。最终,每个家庭都收获了一把自己动手制作的带着吉祥和谐寓意的苏绣团扇,相信这把团扇总能让他们想起这一天树山之旅难忘的回忆。




加载中,请稍候......